据统计,"奶粉进药店"项目已经进行十个月,然而效果堪忧,许多试点药店的货架上已经空空如也,甚至有的药店连售卖奶粉的ATM机都已经被搬走,目前"奶粉进药店"项目正按计划进行调整,预计2014年7月中旬将推出专柜模式。
ATM机销售不利 第三方公司或退出运营
据了解,ATM机存货太少并不适合进行婴幼儿奶粉销售,这种销售方式并没有获得消费者的认可,而且存在便利性、支付方式、取货方式、购买数量等方面的限制,第三方公司或退出运营。
准备不足 药店无力参与销售
奶粉进药店产业链条配置不合理,在奶粉厂家、配送公司、运营公司和药店中,药店免费提供场地,但并不参与运营也无法从中获利,这也就导致药店参与的热情不高,药店自身服务意识相对于竞争激励的母婴店和宝宝店相距甚远,导致销售成果不乐观。
价格无优势 第三方药店成隐形渠道商
除了消费体验差、服务专业性滞后外,价格成为让"奶粉退出药店"的最后一根稻草,很多产品的价格比电商要高,尤其是最近国产和进口奶粉价格纷纷出现松动,然而药店内奶粉价格依然坚挺。
经过十个月的运行,"奶粉进药店"项目问题重重,许多药店试点都已经"名存实亡",目前"奶粉进药店"项目正在调整,负责该项目的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国际品牌管理中心预计推出专柜模式,"奶粉进药店"项目究竟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