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时间,各大电商纷纷亮剑母婴市场,价格战激战正酣。谋定而后动者有之,被迫应战者有之;豪掷重金者有之,玩弄噱头者有之……从起初的纸尿裤、奶粉,到辅食、洗护用品,战线越拉越长。
价格战无疑是一种有效吸引眼球、炒热电商的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实力与荣耀。换句话说,这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战斗。价格战不可能是持久战,当喧嚣落幕,消费者回归理性,影响消费抉择的最终是电商的综合服务能力。
跨境之争,跨境电商急不可耐
与其说这一轮电商母婴市场价格战是大佬们心照不宣的角力,不如说是电商领域应运而生的恶战。
跨境电商被认为是电商领域的最后一片蓝海,而在过去的一年,老牌电商平台也好,新生势力也罢都已将触角伸进这一领域。在天猫、京东、苏宁等业界大咖的光环下,新兴的西游列国等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生存之道。
他们蛰伏已久,迫切需要通过价格战这样的肉搏来获取更多的眼球。至于为什么这次价格战爆发在母婴市场,理由就显而易见。跨境电商的优势在于强大的供应链,进口尿片、进口奶粉的价格战拼到最后,拼的就是供应量。而母婴市场产品标准化程度高,货源供应充足,在这一领域发起进攻。
此外,时代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必然的契机,当下,80后与90后正步入成家立业的阶段,中国正迎来一轮极具购买力的“新生儿经济”。根据研究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婴童产品消费大国,中国0-12岁的婴童人数高达两亿。近几年婴童市场保持15%左右的高速增长,2015年婴童市场将达到两万亿元规模。强劲的刚需,让母婴市场成为电商领域的兵家必争之地。
喧嚣落幕,价格战如风声过耳
当跨境电商以价格战的形式逆袭母婴市场,意味着境内传统电商难以再高枕无忧。一大波跨境电商的崛起,印证了消费的风向标。如今,80后与90后妈妈已经成为整个母婴电商的主要消费动力,他们个性化的需要和对品质的追求已经成为市场发展的最新动态。
然而,价格战并不能代表实力与荣耀。价格战实际上是在破坏商业规则,因为要突破品牌商的价格管控,甚至可能会滋生更多的市场乱象。价格战或许能够让电商一夜成名,却不是制胜法宝,更不是长久之计。
更为重要的是,走垂直化经营思路的电商平台其实并没有太大的竞争力。跨境电商除了略胜一筹的垂直供应链之外,并没有可圈可点之处。而未来,随着母婴电商的进一步发展,互联网+思维将进一步嵌入其中,构建母婴综合体将成为电商发展的新趋势。因此,充分利用互联网化平台,将整个母婴以及周边产品做一个平台性开发,一次性解决80后90后妈妈的所有问题,并为消费者提供便捷化的服务和个性化的服务,这才是成熟的电子商务母婴生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