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配方让人眼花缭乱,不过这一现象可能在10月份被“终结”。国家食药监总局近日发布《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于10月1日前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稿显示,奶粉配方将和药品一样,需要经过国家食药监部门的注册审批。
影响1 奶粉种类或减少
说起 《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王宝维教授在研究过这份征求意见稿后告诉记者,从备案制到注册制,意味着奶粉配方审核更加严格。“就像yaowu配方注册一样,并不是厂家拿着一份配方表去注册就行了,yaowu注册需要厂家提供一系列的营养、代谢实验报告。而奶粉配方注册,则需要厂家提交配方研发报告和其他表明配方科学性、安全性的材料,这对很多小厂家来说肯定不具备这样的能力。”而且意见稿还规定,同一企业批准注册的同一配方只能对应一种产品,不得生产不同品牌的婴幼儿配方奶粉。所以从奶粉种类数量上,肯定会大幅减少,特别是很多小厂家将很难生存。
影响2 无法随意涨价
意见稿规定,申请注册多个产品配方的,配方应当有明显差异,可选择的营养物质相差6种以上,或者有科学文献和试验数据证实,才算是不同的奶粉配方。多名乳业人士向记者证实,奶粉行业有这样一个潜规则:只要多添加一点微量元素,以“配方升级”为噱头,就能每年对奶粉进行涨价,而这种“潜规则”今后就行不通了。按照新规,以后奶粉配方要升级,要么有6种营养元素差异,要么做。照这种难度,过去奶粉配方一年就能“升级”一次,今后可能5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才会“升级”一次。
影响3 产地更明晰
征求意见稿对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外包装标签也作出了严格要求——企业在申请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配方注册时,还要提供产品标签、说明书设计样稿。根据意见稿,婴幼儿配方奶粉外包装标注使用进口乳粉、基粉等原料的,应当标注原料真实产地,不得标注“进口奶源”、“源自国外牧场”等模糊性、误导性的内容。
此外,婴幼儿配方奶粉命名和外包装标签不得含有明示或者暗示具有疾病预防、治疗功能;不得明示或暗示具有益智、增加抵抗力或myil、bhcd等功能以及保健作用;不得标注非转基因、零添加等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