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席曾在多个场合强调企业创新的价值,在他看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这句话可以说是处在洗牌期的中国乳业现状的最好写照。
9月21日,蒙牛总裁孙伊萍出席了一年一度的全球最高规格的乳业专业性会议IDF世界乳业峰会,并作为中国乳业代表在世界乳业领袖论坛发表了“创新是发展的引擎”的主题演讲。
这向行业释放两个信号:其一,蒙牛代表中国乳品企业对话世界乳业领袖,在国家层面得到了一定的支持和鼓励;另一方面,蒙牛作为全球乳业排名跃升11强的国际化中国品牌,其国际竞争力与日俱增,掌握了与国际乳业大咖对话的话语权。
以孙伊萍此次演讲的主题为切入点,分析蒙牛近几年的大动作,不难发现,“创新”已经纳入其从愿景到实践的整体发展战略当中,孙伊萍强调要把蒙牛打造成为“以消费者为中心,成为创新引领的营养健康食品公司”,创新即是蒙牛驱动活力的生产力,并逐渐释放其核心价值。
以“质”为“道”的创新 炼就国际品质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时代,各行各业都在抢上“创新”这条高速路,却忽略了其核心的“道”。无创造注定走不远,但忽略了“质”的创造则彻底伤害了发展的根本。
乳业发展进入新常态,作为中国的乳品企业之一,2012年以来,蒙牛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建立战略伙伴,整合创新资源,蒙牛开始了以“质”为核心的破新之“道”。
蒙牛与丹麦Arla Foods展开提升牧场管理体系的深度合作,建设优质奶源基地,并从“创造”出发,组建了“中国-丹麦乳品技术合作中心”、“Arla中国创新中心”等;与法国Danone合作聚焦于低温产品的升级和新品的研发,蒙牛半年报显示,蒙牛达能合资公司在全国低温市场继续,产品份额排名,今年6月,蒙牛达能推出的冠益乳新品燕麦核桃和燕麦黄桃市场反应良好,也可能会给蒙牛达能带来新的业务增长点;携手新西兰AsureQuality,建立食品质量安全的第三方独立认证等,通过与国际行业翘楚对标,蒙牛逐渐建立起国际标准的全产业链品质管控体系。
依托“品质”,创新营养是蒙牛占领细分市场、品牌差异化的重心。从开发国内首款高端牛奶特仑苏到果粒牛奶真果粒、常温酸牛奶纯甄、健字号冠益乳等等,蒙牛旗下的特色乳品不下十余种。去年,蒙牛还与美国WhiteWave联合开发了高端植物蛋白饮料植朴磨坊。近期,蒙牛还与世界农业名校UC Davis签署了共同建立并运营“营养健康创新研究院”的框架协议。
孙伊萍说:“蒙牛非常注重国际化人才的引进和多元文化的营造,我们与来自不同文化团队的融合渐入佳境,这也为蒙牛提供更多可能性。”从资源整合到产品研发到人才培养,蒙牛有意搭建一条创新链,借助巨人的肩膀,实现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
以数字化为“术”的创新 驱动智能生产力
说“数字化改变企业竞争力”,如同“科技改变生活”一样一点不为过。尤其当“互联网+”被提上全行业的升级转型日程,传统企业是否能跨越数字化鸿沟便成为了决定命运的关键时刻。
“初生牛犊不怕虎”,蒙牛自成立以来,便释放出一股“创”劲。变革期,蒙牛更以大踏步的数字化战略与其他企业拉开距离,被誉为“大数据领域的前瞻者”,这在蒙牛的数字化管理上尤为突出。
蒙牛与IBM、SAP公司展开了很多数字化创新的尝试,搭建SAP系统,实现价值链端到端的供应、生产、物流、销售、财务、管理等多个方面管理信息化系统统一。另外,蒙牛与IBM也在建立全产业链的食品安全信息大数据上积极探索,为品质加上智能保险。数字化是浓缩的生产力,蒙牛打造“智慧型乳品工厂”的梦想将使其国际竞争力更进一步。
由内而外,蒙牛将数字化技术延伸到产品上,使营养安全保障升级,同时更提高了产品的附加价值。以蒙牛精选牧场为例,这是一款应用了二维码可追溯技术的牛奶产品,消费者通过扫描包装上的二维码,就能看到奶源牧场的情况。今年7月,蒙牛精选牧场联合纷美等行业伙伴启动了“可追溯+”项目,致力于实现“一包一码”的可追溯,除牧场外,还能让消费者看见工厂生产溯源的内容,并且享受更多生活服务。蒙牛产品的数字化还体现在连接新消费需求上,去年,蒙牛与科技公司跨界合作推出了智能塑型牛奶M-PLUS,满足中国近几年新兴的健身需求,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高端市场。
面向未来,孙伊萍透露,蒙牛还有个更完美的设想——建立人体营养健康数据库,为更好的创新产品提供基础。
“道为术之灵,术为道之体”。以蒙牛为例,始终坚持以“品质”为道,通过创新主导的正确有效的“术”——国际化来构建品牌制高点,数字化来实现时代企业的转型升级,无疑是中国乳业在国际竞争中打开未来的正确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