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大受中国妈妈的亲睐,日产花王纸尿裤成了进口电商和海淘代购的必备品。但花王有限的生产能力和严格的库存体系难以满足中国市场的强大需求,致使日本商超常出现货架一扫而空的现象,所以只能通过阶段性的涨价、限购等措施来进行调节。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虽为同一个品牌,中国版的花王纸尿裤却几乎是“无人问津”。这种冷热两极端的情况让日本花王厂商方面也非常不解。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妈妈们为何偏爱日本版花王而冷落中国版花王?国产花王真的不如日产花王吗?在进口母婴行业,除了花王,没有更好的纸尿裤产品了吗?
其实,在这种现象的背后,折射出母婴行业中的三大问题—
日本版花王和中国版花王的冰火两重天现象,反映出中国消费者在选择母婴用品时,比过去更具安全健康意识。这种意识一方面是由于长期积累的对国货信任感的缺失,同时也跟受教育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提高有关。一位业内资深人士指出:
“其实,纸尿裤的品质是一个方面,使用习惯也是一个方面,引起宝宝产生红屁屁的原因很多。中国家庭婴儿每天换用纸尿裤3-4片,但在欧美国家,已经养成良好的纸尿裤使用习惯,他们每天为宝宝更换纸尿裤的次数更多,基本上尿湿了就马上换掉。
而且,新生代的宝爸宝妈,面对近年来迅速丰富的商品,没有上一辈的经验可以借鉴,自己又缺乏专业知识,所以比较谨慎,希望给宝宝选择”更好“的产品。但是,他们相信他人的看法多过自己去研究和比较产品,更是很少在使用前了解产品的标准和正确使用方法。
以婴幼儿奶粉为例,国标上对乳基婴儿配方食品中乳清蛋白含量做了硬性要求(应≥60%),这是考虑到国外宝宝世代喝牛奶。但中国宝宝的奶制品消化吸收能力相对较低,所以中国版奶粉的乳清蛋白含量更高。
再比如服装,有些过激大牌因为设计时尚而深受追捧,但却屡屡被曝光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婴儿服装A类强制标准,即使这样也照火不误。因为很少有人真正关注甲醛和其他化学物质超标的危害。”
从整个行业的情况来看,每一个品类的进口母婴品牌引进相对集中,所以消费者缺少更多的国际品牌选择。各类海淘、进口电商在国外母婴品牌的引入上也比较局限,重复度高的品牌就容易让消费者产生过度依赖,这种情况在奶粉、纸尿裤上最为突出。
另外,很多海外品牌不了解中国市场,所以进入中国的时间和策略不一样很多国外有名的品牌商在进入新市场时非常谨慎。由于珍视品牌,他们会寻找有着同样理念的经销商,尤其偏爱有沉淀的渠道。而以小商家为主的海淘海购很难帮他们积累口碑,也达不到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所以,他们看重中国市场,但又不会轻举妄动。
由于电商和代购很会做营销,而且人人都是“口碑制作机”,很容易造声势。所以,早期进入这个领域的品牌容易形成强势,而消费者的从众心理又加速了他们对市场份额的占有,导致后进入的品牌很难建立同样的优势。
淘宝代购小户其实没有什么选品能力,他们的准则就是哪款热门卖哪款,或是在有资源的海外当地引进一些热销品(基本不涉及选品)。而大电商平台是卖货的,采购职能更多的是从生意角度而非专业性角度去选品,也几乎没有具有专业知识的采购人员。
有些产品的确是国外设计得更好,却没有被发掘或不受欢迎。因为中国消费者更关注的是产品的安全和品质而非产品功能的设计性。比如奶瓶,过去常有妈妈反映某些品牌的奶瓶很难吸,有的为了让宝宝更容易喝到还会在奶嘴上扎孔,但她们不知道这种设计恰恰是为了模仿母乳的难度,以刺激宝宝的下颚发育。再比如辅食,比较受欢迎的是美国嘉宝,但其实可以在日本、台湾等地选一些更适合中国宝宝的品种。
长久以来,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了消费者重进口轻国货的现象。然而实际上,在远隔重洋的海外,其产品未必一定是消费者想象中的样子,且一旦出现问题,更加难以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