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跨境购”方面,由于国家监管政策存在一定漏洞,即一方面严禁线下门店售卖不符合国标的国外奶粉,另一方面又允许线上平台通过“跨境购”进行售卖,使得一些不符合国标的国外奶粉绕过监管到了中国消费者手上。
“最近我在淘宝上开了店,专门做澳大利亚奶粉代购。”山东上班族张丽(化名)在工作之余没闲着,她介绍了自己的一套生意经:“我有朋友在澳大利亚留学,具体产品由他去实体店购买,然后通过国际快递的方式寄到中国。”
张丽只是奶粉代购大军中的一员。事实上,在互联网时代,线上交易平台正逐渐成为洋奶粉进入中国市场的重要渠道。
公开数据显示,通过海淘、跨境电商、代购等方式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外奶粉价值总额预计超过180亿元。
乐友孕婴童创始人兼COO龚定宇表示,在“跨境购”方面,由于国家监管政策存在一定漏洞,即一方面严禁线下门店售卖不符合国标的国外奶粉,另一方面又允许线上平台通过“跨境购”进行售卖,使得一些不符合国标的国外奶粉绕过监管到了中国消费者手上。
非国标洋奶粉 频现线上平台
“在我国境内销售、境外生产的婴幼儿奶粉需要经过国家认监委的认证才可以销售。”乳业专家宋亮表示,未经注册的境外生产企业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不允许进口。
然而,一些没有经过国家认监委认证的国外奶粉品牌却出现在了各大电商平台上。例如,目前日本奶粉生产商至今未进入国家认监委的名单中,但是淘宝全球购、京东全球购、一号店全球购等平台均有日本生产商生产的奶粉在售。
与此同时,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规定,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最小销售包装袋上必须有中文标签,且不得在境内加贴。但在淘宝全球购、京东全球购等线上平台,很多奶粉产品均为外文包装,并无中文标签。
“一般电商平台代购的都是货源地实体店的奶粉产品,直接通过国际快递邮至国内,不会有中文标签。”张丽表示。
“在敏感的婴幼儿食品领域中,这样的双重标准不宜存在,会给流通和消费者带来更多的不安全感。”龚定宇表示。
直邮渠道风险高 监管缺失是主因
“按照我国法律规定,在华销售的奶粉必须符合我国奶粉标准。”宋亮说。
宋亮表示,按照正常贸易进口流程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外奶粉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目前采用直营方式经营的跨境电商,其海外采购的大批量奶粉都会进入中国保税区。进入保税区仓库前,海关和国家质检部门会检查其是否符合国家标准,符合标准的才可以进入保税区仓库。”熟悉海关流程的山东日照边检站工作人员徐朋表示。
那么,既然有如此严格的监管流程,为什么线上还会有五花八门的非国标国外奶粉在售?
“主要原因是很多跨境电商采取小批量货物或国际快递直邮等方式将国外奶粉带进中国。而这一块,都是无法检验检疫的,很容易造成不符合国标的婴幼儿奶粉进入中国市场。”宋亮分析。
徐朋表示,以个人名义代购海外单品的包裹与一般贸易的监管方式有很大不同。“一般贸易是由进口商统一进口,需要报关单、通关单、发票、提单等文书,并且需要缴纳增值税,而通过国际快递直邮的方式不用。”
“一些电商平台在售的婴幼儿奶粉实际上是个体商户代购的。”原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表示。
据不完全统计,在国内销售境外婴幼儿奶粉的30余家电商平台上,2/3的电商平台除了有进入保税区后销售的渠道外,均存在直邮渠道,包括京东全球购、天猫国际、亚马逊等。以淘宝全球购为例,线上多为海外商品代购商、C2C卖家。
“直邮方式造成海外货源真假难辨,质量只能由个体商户、电商平台来判断,缺失了第三方的监管。”宋亮说。
“目前跨境电商销售的商品中,50%以上是奶粉,因此存在很多风险。由于货源极其复杂,国内外监管机构监管难度也很大。”龚定宇说:“跨境电商平台绕过所有国家标准成为安全隐患。”
“婴幼儿奶粉跨境电商急剧升温,但对跨境、小批量甚至碎片化的进口难以监管。这使得购买国外奶粉存在一定风险,消费者利益无法保障。”宋亮坦言。
“货源复杂,不排除存在走私渠道的可能。”王丁棉认为。
跨境电商监管 标准亟待完善
“目前线上奶粉销售确实存在一些乱象,但其实国家已经开始着手整治了。”王丁棉认为,应该辨证地分析。从流通角度来看,线上销售存在积极的一面,但是在消费者维权以及食品安全方面,其有很多弊端。
事实上,国家对线上奶粉销售渠道的监管已经有所动作。
“随着跨境电子商务迅速发展,通过跨境电商进口食品暴露出一些安全隐患。国家质检总局大力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认真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国家质检总局关于进一步发挥检验检疫职能作用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要求,指导9个试点城市积极探索跨境电子商务进口食品的安全监管模式。”10月29日,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长林伟在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林伟介绍,为进一步加强监管,国家质检总局起草了《网购保税模式跨境电子商务进口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细则(征求意见稿)》,现正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网站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该细则明确了网购保税进口食品经营主体(经营企业、第三方平台企业、物流仓储企业)应当承担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并规定了不同性质经营主体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的一般义务和专门要求。”林伟说。
“对于洋奶粉线上销售乱象的整治呈现出两难局面,我国监管部门只能对国内市场进行监管,而管不到海外企业。”宋亮坦言。
“首先与生产所在国建立跨国监管合作体系,实现从源头到终端无缝衔接监管。双方在产品检测手段、方法及标准上进行统一。对于新型跨境电子商务,实现跨国共同监管治理。”针对国外婴幼儿奶粉进口及来源管理,宋亮提出建议。
王丁棉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对于货源渠道的监管是根本。可以尝试与生产国建立以预防为主的监测预警机制。因为很多外国奶粉生产商也是不正规的。”王丁棉说。
“尝试建立跨国食品可追溯体系。食品安全可追溯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一旦发生质量安全事件,可以通过记录或标识进行追溯,及时召回问题产品,降低危害。”宋亮补充道。
与此同时,在宋亮看来,终端销售商的监管也很重要。“一方面政府对于进口商、平台、企业要登记备案,建立诚信档案;另一方面要完善消费者举报制度,对于跨境购买的不合格产品,可以向当地工商部门举报,由工商部门对进口来源实施调查和上网公示并通报所在国监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