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妈妈对澳大利亚奶粉青睐有加,即将到来的“双11”更是刺激了中国市场对澳大利亚奶粉的需求。一些澳大利亚人抱怨中国代购和买家抢空了货架,买不到奶粉的澳大利亚妈妈因此而非常愤怒。
新闻中报道,曾在澳大利亚从事过代购的王小姐称澳洲华人基本上是“全民代购”,对于奶粉市场,去年还没有现在这么夸张,今年情况愈演愈烈。的确,作为80后、90后的妈妈或准妈妈们,有条件的基本都是“母乳+洋奶粉”的混合喂养模式,国产奶粉基本不列入宝宝的饮食之中。进口奶粉的优点在火爆的销量面前自然无须赘述,马上又是一年一度的“双11”,进口奶粉又将迎来怎样的销售巅峰仍是未知数,但有一个已知的问题不能忽视:长此以往,国产的奶粉还有必要生产吗?
不可否认,自“三鹿”事件之后,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心降至冰点,虽然相关部门采取了诸多措施,但收效甚微,琳琅满目的国产奶粉市场,消费者既无法选择,也无法分辨,干脆去购买进口奶粉,长此以往,国内整个奶制品行业和企业的发展将会停滞不前,并且一旦进口奶粉出现问题,中国的消费者便会手足无措。
笔者曾在网络中看到这样一则评论:“车是进口的好,足球篮球队员是进口的好,大奶牛也是进口的好。”调侃的同时也许有人会想,难道中国这些落后的产业链条,就这样永远落后下去了吗?回到此次的澳洲奶粉脱销事件来看,国产奶粉企业又该何去何从呢?中国的消费者何时才能恢复对奶制品国企的信心呢?新闻中提到国外某些商场可能会采取限购的方式,致使中国的消费者担心将来买不到进口奶粉而预先抢购,其实,与其担惊受怕国外的限购另而买不到进口奶粉,不如对国产奶粉企业多一份期待。
笔者认为,若要恢复公众对国产奶粉的信心,最重要的不是恢复对国产奶粉企业的信心,而是恢复对监管的信心。有了良好的监管保障,不仅会让公众恢复对国产奶粉的信心,更可以让众多的奶粉企业都朝着“良心”企业发展。在此,笔者也希望国产奶企尽快好起来,让国产奶粉企业的诚信不再脱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