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奶粉注册制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
被誉为将给中国奶粉行业带来“大洗牌”的中国奶粉注册制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财经日报》记者从WTO官网上获悉,目前中国监管当局已经向WTO提交了《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送审稿)》(简称“送审稿”)。这份送审稿的亮点就是将注册制适用领域从国产扩大到进口奶粉领域,这意味着,未来国产、进口奶粉都被纳入注册制的监管范围。
送审稿还明确,“同一企业申请注册的同年龄段产品配方应当具有明显差异,并有科学依据证实,每个企业不得超过3个系列9种产品配方”。如此一来,中国未来的婴幼儿配方奶粉数量将会被“封顶”。若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监管一司司长马纯良此前向媒体透露的数据,国内已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有103家,国外奶粉生产企业73家。若以此计算,国内国外加起来一共有176家企业。按照新规计算,未来中国奶粉在市场上最多只有有528个系列,也就是528个品牌。
动了谁的奶酪
其实在行业内,涉及的利益各方对奶粉注册制的关注由来已久,一些国家之前也主动收缩出口中国的品牌。比如新西兰,2015年就主动压缩了输出中国的品牌,每个工厂只允许5个品牌在中国销售,目前新西兰约有13家工厂向中国出口。澳大利亚也在2015年下半年压缩了出口品牌的数量,目前输出的品牌约有20~30个品牌。
因此,这次新政波及到的很可能是在欧洲贴牌的企业。一位长期从事奶粉行业的人士陈明(化名)向《财经日报》记者表示,总体来说,本次受到影响是海外贴牌企业,特别是在欧洲代工的品牌,因为如荷兰、爱尔兰等国家,可以说是对新政没有准备的。“目前拥有奶粉生产许可证的欧洲厂家不到20个,如果按照这样计算,未来欧洲输入中国的品牌会少一半。从整体上看,未来国内的假洋鬼子、山寨奶粉、海外贴牌奶粉数量将会大幅降低。”他说。
宋亮也表示,现在国外一些大型的代工厂,代工的奶粉品牌是几十个,甚至百多个,按照送审稿的规定,对这块的影响将是巨大的。
除了依靠海外贴牌的奶粉受到的影响较大,羊奶粉企业也会受到极大的冲击。陈明表示,国内目前的羊奶粉品牌以陕西为代表的企业以“品牌众多”为主要销售手段,它们一家企业拥有的品牌少则20~30个,多则50~60个。受到3个系列9种配方的限制,未来品牌数量将大幅将少。
那谁是这场变革的赢家?宋亮认为,由于这项规定把很多小品牌砍掉,其实是更利于大品牌的扩张。陈明也认为,新政最受惠的有两类公司,一类是央企;另一类则是原来拥有工厂、销售体系的大公司。未来国内奶粉市场迎来“大洗牌”后将进入寡头竞争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