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铁哺乳照”到马伊琍同批国内母婴室形同虚设的设计再到最近两会妈妈谭晶的公共场所建母婴室的提案,这场妈妈的关怀人性化活动貌似愈演愈烈,得到许多明星妈妈们的集体支持。那么,建设母婴室的障碍在哪里,究竟怎样来贯彻执行呢?这确似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
只有公共场所配建标准的母婴室,才不会让女性在母爱和尊严之间艰难抉择。表面上看,建设、推广母婴室是为了方便哺乳期女性喂奶,实质上是维护女性特殊权益的必然要求,事关社会文明、人之尊严。
当前我国母婴室建设滞后,跟缺乏法律规定有关。现行法律法规上并无公共场所建设母婴室的硬性规定,仅在2012年4月开始实施的《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中,有“女职工比较多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女职工的需要,建立女职工卫生室、孕妇休息室、哺乳室等设施”的表述。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就有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国家积极推进母婴室建设,在国家层面上出台关于母婴室规划建设的标准。
其次,推广母婴室需要多部门协同,调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除了工会之外,妇联、儿童权益保护等群团组织也应参与到母婴室建设之中。另外,热心公益的企业可以发挥资金优势,通过赞助、捐助等形式参与到母婴室建设。这个过程中,政府应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对积极参与母婴室建设的企业、组织、志愿者团体给予奖励。
第三,建好的母婴室还需要管好。现实生活中,一些商场、车站虽然有母婴室,却不开放,或者无人维护,或配置不合理,发挥不了实际作用,这涉及母婴室的管理问题。母婴室所属机构应该设专人管理母婴室,确保母婴室正常运转,才算把好事办好,使群众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