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国家食药监总局披露《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全文,该管理办法将自今年7月1日起施行。根据新“办法”,每家生产企业不得拥有超过3个系列品牌,以往一家奶粉代工厂生产若干品牌的现象将成为历史。而由于此次注册制的适用范围是“境内生产销售以及进口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所以逾千品牌的乳粉或面临淘汰的命运。
贴牌“洋”奶粉影响
业内人士表示,总体来说,本次受到影响的是海外贴牌企业,特别是在欧洲代工的品牌。目前拥有奶粉生产许可证的欧洲厂家不到20个,按此计算,未来欧洲输入中国的品牌会少一半。从整体上看,未来国内的假洋奶粉、海外贴牌奶粉数量将会大幅降低。
长期以来,我国婴幼儿奶粉配方存在过多过乱的现象。一个奶粉企业,可以生产几十个甚至近百个系列,不少系列间并无本质区别;有的企业为调动零售店积极性,推出零售店专卖产品,实际上产品配方雷同,价格却差异很大;有些贴牌代工厂生产几十个品牌的奶粉实则都是使用同一配方,改头换面后又冒充新产品上市。
规范市场:精简品牌、配方
数据显示,我国本土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有103家,国外奶粉企业有73家。按新规计算,未来国内奶粉市场上最多只有528个品牌。而目前国内市场共有2000多个品牌,也就是说,一旦注册制落地之后,约四分之三的品牌将被清理出局。
市场影响:各品牌纷纷出招
而对于即将实施的新办法,各大婴幼儿奶业巨头纷纷出招降低库存,提升竞争力。
3月21日,达能集团中国公司证实,该集团旗下在华销售近六年的新西兰品牌奶粉可瑞康,在中国暂停销售。同时,达能公司宣布,对中国市场引进的诺优能(又称荷兰牛栏)、爱他美和可瑞康三款奶粉降价。
同日,美赞臣透露已与澳洲乳业集团迈高签定合作协议,据悉,迈高将投资3亿澳元建立新奶粉工厂,工厂主要将供应美国美赞臣公司销往亚洲。
而媒体线下走访发现,雅培、惠氏、美赞臣等虽不说降价,但也不是“买一送一”,就是“满就减”之类的。据预测,未来,洋品牌在中国奶粉市场价格预计仍会继续下滑,最终回归至100~200元的价格区间。
市场预期总体看好,中小企业挑战增多
受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第三次出生人口高峰的影响,2016年后的未来十几年间,20-29岁生育旺盛期妇女数量将形成一个小高峰。而目前,“二胎放开”政策也已逐渐发挥效应,多种因素必然导致配方奶粉市场红利的增长。
业内人士预测,截至2018 年,我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的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中国无疑将成为全球的婴幼儿奶粉市场。在整体品牌,配方数量减少、市场总量持续攀升的大背景下,中小乳企会有更强的危机感,而实力雄厚的企业分享新政红利已成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