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终于在本月8号正式发布,虽说之前有《征集稿》的铺垫,但当第二只靴子真正落地时,仍然给行业带来了不小的震动。从企业到经销商再到终端门店,《办法》的出台无疑是一次彻底的洗牌。笔者以多年的从业经验与各位看官一起聊一聊“新政”之后,奶粉江湖的变化。
1、品牌存留到底有多少?
据统计,目前市场上有2000多个品牌的奶粉(按名称划分)。《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中明确指出每个生产厂只能拥有3个系列9个配方,笔者预计未来市面上的奶粉系列在500个左右,产品系列集中度大幅度提高。这对于采用多产品系列的公司而言无疑是一场灾难,而对于产品系列集中度较高的公司,将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2、梳理后的奶粉会怎样?
产品集中度大幅度提高,有众多品牌从市场离开。据不完全数据显示,这块空出来的蛋糕有100多亿元。所以从另一角度来讲,如何用留存品牌把这块蛋糕吃掉是摆在厂家、经销商、门店面前最现实的问题。
3、奶粉品牌高度集中化后,奶粉企业如何经营市场?
多品牌策略显然行不通了,以前是打群架,未来将变成擂台对阵。企业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品牌的深度建设上,做好消费者的宣传和引导,做好服务和粘性营销。洗牌后,渠道必然要重新梳理,所以新政之后如何做好渠道管理,也是每个企业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问题。
4、“洋奶粉”将怎样发展?
新政中明确指出,进口奶粉与国产奶粉同样受药监局统一监管,同时对于消费者而言,吸引力的卖点“原产地标识”也在新政中明确指明“不再允许”。所以,未来那些委托国外工厂加工的小牌子“洋奶粉”会逐渐淡出中国市场。
5、门店将如何选择产品?
在产品系列集中度大幅提高的背景下,“一店一品”的时代已经结束,门店应逐渐适应从“暴利”向“稳定”的转变。
笔者认为选择具有产业优势的企业是大方向,更多考量企业是否拥有自主奶源、工厂数量、研发实力和产品的集中度,品牌历史渊源以及售后增殖服务体系等,不能单纯看到短期的利益,更应该注重未来的长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