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随着二孩政策放开,二孩、二孩经济,实实在在影响到每个家庭。
从婴儿孕育那一刻开始,父母就开始消费,起初是母婴产品,之后会越来越多,比如后来的教育投资,房地产投资等。在巨大市场的感召下,在母婴食品、母婴零售、婴幼儿教育以及出国留学等领域,产生了新的投资创富机会。
机会来了,各路资本自然会疯抢。在万亿级市场和巨大的增速面前,母婴行业成了最先被疯投的领域,生产商、零售商、渠道商、服务商、资本方都在摩拳擦掌。
那些具有灵敏嗅觉的商家,烧钱圈地、野蛮生长,大大小小的母婴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更多的商家把竞逐的阵地从线下搬到了线上,面对全国市场展开了豪赌。几家规模较大的母婴公司疯狂烧钱,扩张势力,划分版图。2016年,母婴产业的战场无疑是最疯狂、最血腥的。
虽然市场的巨大增量空间加速了投资方的狂热,但不可否认的是,二孩政策带来机会增加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的增加。事实上,对大多数想生二孩的家庭来说,大都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虽然二孩政策早已开闸,但迅速响应的还是那些有经济条件的,那些拼事业的,都还在纠结地观望,因为仅是房地产的不理性疯长,就已透支了他们多年的经济实力。
如果二孩政策不会带来一窝蜂似的人口生育高峰,那么二孩经济繁荣就是一个假命题。从资本市场的表现来看,截至2015年11月,母婴行业共有34家企业获得共计超70亿元融资。而这一数字到2016年上半年,已经出现急速下降。目前宣布融资的较大母婴平台仅为贝贝网一家。其他平台如蜜芽等,自2015年完成D轮融资后,据悉在2016年年初便启动了E轮融资,但迟迟没有新动态,曾经风光无限,如今却遭“冷遇”,2016年资本市场对母婴产业之冷可见一斑。
从行业来看,母婴行业群雄逐鹿的局面,似乎已经逐渐消散,市场进入重新洗牌和整合的时期,不断有玩家或转型、或离场。著名母婴企业“荷花亲子”宣告倒闭;“红孩子”开始在苏宁上贱卖,创始人没有回报,VC出大血;而另一投资巨头“贝贝网”以天量刷单的方式,维持虚假的繁荣,以续自己的天命,最终被誉为史上最强“刷单门”; “蜜芽”开始进行瘦身战略收缩,其旗下的“妈米”业务也惨遭剥离;聚美搞了一年母婴,股价创新低,被迫三折退市。在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的“战场”,有人实力进驻的同时,也不断有人折戟沉沙,黯然离场。
毫无疑问,目前母婴行业的竞争格局,还没有真正形成。在2017年甚至更长时间里,仍将是母婴行业残酷的“洗牌之年”。那么,在越来越激烈的母婴大战中,谁将最终突出重围,最终存活下来并成长为新一代巨头,或许在未来1~2年内,才可见分晓,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