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互联网时代,一度让垂直母婴B2C行业雪上加霜,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红利催生了几十个具有小生态流量闭环的新平台,行业开始复苏,根据尼尔森的报告,今年手机网购渗透率已经达到81%,其中婴幼儿产品跟零食一样,是购买频次最高的品类,母婴行业开始重新洗牌,成立仅两年多的贝贝网已经进入盈利期,也让垂直母婴行业再次成为焦点。
贝贝网创始人兼CEO张良伦
不算天猫和京东等大平台,在母婴垂直B2C的市场蛋糕里,贝贝大概拿到了7成的份额,DAU过千万,跻身二线电商阵营,同一阵营的只有蘑菇街、唯品会和苏宁易购三个老牌电商,贝贝网形成了流量生态闭环,快速进入盈利期,这是为什么呢?
从品类杀手到妈妈经济,打造妈妈经济生态电商平台
包括京东、天猫这样的综合性电商平台以及其他几乎所有垂直母婴电商,切入母婴都从标品入手,长期陷入品类杀手的机会困局,品类杀手就是奶粉、纸尿裤和喂养用品等标品,依靠低价容易提高用户粘性,规模也很快做大,但是标品的难题是价格太透明了,谁做谁亏钱,对手之间通过促销和特卖争夺用户,毛利率只有几个点,当跨境电商政策变动之后,几乎没有任何腾挪的空间。
贝贝网也同样依靠品类杀手切入市场,但是阿里出身的张良伦很明白品类杀手的作用,它们只是引流工具,要想长期盈利,必须从“非标”上做文章,只有非标商品做大了,盈利的速度才会加快,贝贝网依靠非标品聚集了大量的母婴用户群,要想从规模和粘性上取得突破,必须依靠移动红利的风口打造小生态,在对手都追赶跨境和爆款的风口时,张良伦已经在扎紧篱笆了。
贝贝网从品类杀手延伸,开始围绕妈妈人群做品类延伸,核心母婴品类生命周期是0~3的用户,周期太短,一旦小孩长大,好不容易培养的用户群就会快速流失,贝贝网通过美妆、服装和箱包几个品类,丰富了用户的关联性需求,延长了用户生命周期,根据尼尔森的数据,女性购物群体中,妈妈级用户占据了56%,她们的人均购物金额也是整体网购平均值的1.4倍,是购物最疯狂的群体,因为她们会主导一家人的网购消费,包括孩子、自己和老公的生活必需品,贝贝网定位于切割妈妈经济的电商蛋糕,这是足以成为千亿规模细分电商平台的机会。
自营+开放平台,一切围绕重运营的精品策略
不同于一般的开放平台,贝贝网打造的妈妈经济电商平台融合了自营和开放性平台两种元素,也不同于天猫这种纯开放平台,贝贝更像是一个超大的代运营公司,通过严密的选品机制,筛选有爆款基因的精品,围绕营销策划、售前售后和运营,打造全链条的重运营管家式服务,减去了平台商家繁琐的电商运营工作,将精力放在产品创新的打造上。
贝贝的自营链条,放在全球购的品类杀手运营上,通过高粘性的核心产品黏住用户基本需求,再打造半开放的重运营体系,通过大量非标类产品满足用户多样化的家庭消费需求,这也是贝贝快速盈利的动力之源。
用户粘性的核心本质在于自营的品类杀手,盈利和规模的核心本质在于半开放的重运营体系,在贝贝品类占比里,非标类产品已经占据了85%。
也是趁着跨境电商的风口,贝贝的全球购体系已经打造的相当完善,品类从美妆、母婴、食品到居家用品,六大分仓有十万平规模,可以实现区域订单快速发货和送达,跨境电商订单量在杭州和宁波保税区稳定在TOP 3、峰值。
马太效应,下半场的贝贝网应该怎么走?
在电商的竞争中,品类、效率和成本是决定竞争成败的关键,寡头一旦形成,用户获取成本将会压缩到极低的水平,在订单量激增的环境下,运营效率进一步提高,采购和运营成本都会降低,后进者长期处于高成本的运营中,亏损才是常态,在任何一个细分行业,只有几个大赢家,其他都会因为严重亏损被淘汰。
从DAU、订单规模和用户粘性分析,占据垂直母婴蛋糕7成规模的贝贝网已经坐稳了行业寡头,数以千万计的妈妈级用户消费习惯已经形成,长期盈利不是问题,随着移动红利的消失,上半场的战争已经结束了,跟滴滴、美团思考的问题一样,贝贝如何引领下半场的战争?
假如说贝贝网上半场是在数以百计的垂直母婴平台里抢先手的话,这个目的已经达到了,下半场贝贝网的竞争对手不再是细分行业的对手了,切割了妈妈群体蛋糕,打造以妈妈用户为主导的移动家庭入口,贝贝网不可避免的会跨平台竞争,品类涉及到服装、美妆、食品和居家用品,这也是聚美、唯品会、京东和天猫的核心品类,要想从百亿平台进化到千亿平台,贝贝要继续深化“妈妈经济”的生态,跟几个老前辈争夺用户购买权是必然路径,但同时更应该更深解决妈妈购物痛点,更细致提升服务,用科技思维引导企业发展,走出一条差异化的路子才能在这场硬仗中赢得优势。
从母婴到移动家庭购物入口,贝贝网的下半场才刚开始,从碎片化的红利争夺战,到了巨头林立的群雄混战,对手变了,竞争环境也变了,张良伦说,母婴电商下半场拼的是智慧与体力,在发展“妈妈经济”中,贝贝网将如何利用智慧和体力去打仗也是很让人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