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说会道,听话懂事,可是有的孩子天生就是这样,而有的孩子比较内向,家长如何做才能让自己的宝宝伶牙俐齿呢?一起来看一下这些方法吧。
周岁前
多和孩子语言沟通
任何国家、任何年龄的人学习语言都是从听开始的,听的过程正是一个语言积累的过程。所以,妈妈要经常跟孩子做语言的交流,在看护过程中,积极用语言告诉孩子我们现在要干什么,正在干什么。
对孩子的表现及时反馈
这个阶段的孩子不会说话,但是已经会用自己的方式跟家长做交流,例如不舒服了、饿了,会用哭声寻求帮助,当被温柔呵护的时候,会安静下来。所以,妈妈在这个阶段对孩子任何反应都要给出积极的反馈,哭了、发声了都要给予身体接触,表示你接收了信息。
12~24个月
帮孩子语言重组
很多孩子会进入语言表达的爆发期,表现为特别爱说话,且词汇量日益丰富。这个过程中,孩子正在努力地寻找正确的表达方式,这时家长要多鼓励孩子表达,当不能明白孩子的意思时,要积极跟孩子确认是否是这个意思,一旦弄清楚要帮助孩子重新组织一遍语言并说给孩子听。
尊重、鼓励孩子的语言表达
妈妈要尊重孩子的语言表达,即便孩子表达得不对,也不能嘲笑孩子;给孩子更多语言表达的期待,如当他伸手想要拿玩具时,可以温和地问他“你想要什么”,等他告诉你后再给他。
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孩子的语言正逐步完成从单词到简单句的过程,所以这个时期,妈妈可以每天在固定的时间段给宝宝念一定量的童谣、儿歌、讲简单的故事。让孩子熟悉更多语言内容,为语言表达力的进一步发展做储备。
2岁之后
继续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这一阶段必须养成每天给孩子讲故事的习惯。每天有感情地给孩子讲故事,朗读诗歌;每天预留一定时间跟孩子一起游戏对话,并尽量以让孩子发指令、家长配合的方式进行。
多提供表达机会
尽量给孩子创造足够多的表达机会,如不要代替孩子回答问题,不要在孩子还没有开口就满足孩子的需要;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养成用语言表达情绪、解决冲突的习惯。
注重语言表现力的培养
这一时期,孩子已经具备足够的感受力,妈妈可以着重于宝宝语言表现力的培养,鼓励宝宝逐步做到大声、清楚、富于表情、不慌不忙地说话。当发现孩子对个别容易混淆的音发不准时,妈妈应该及时进行矫正,将正确的发音再重复一遍给孩子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