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洋奶粉涨价的新闻逐步增多,我国的国产奶粉品牌也迎来了一次占领市场的机会。洋奶粉的连续涨价,可能会进一步打破长期占据中低段市场的国产品牌的格局。
去年进入中国市场的达能旗下新西兰奶粉Karicare(可瑞康)宣布从本月起1到3阶段奶粉全线提价,涨幅最高为90克3段奶粉,从此前的170元涨价到190元,涨幅为11.8%。记者致电官方客服,客服人员称涨价主要原因为经营成本和运输成本的上升。
无独有偶,荷兰奶粉品牌美素佳儿金装幼儿配方奶粉近日推出了新包装,价格也进行了相应的上涨,美素佳儿客服表示,产品进行价格的调整主要是因为产品从10月开全面优化配方和外包装改版升级。
近年来,洋奶粉频繁涨价。洋奶粉涨价得方式一般分为“同产品价格上涨”、“产品升级配方顺带涨价”、以及“减量不减价”等方式。不久前,雀巢一款进口奶粉悄然“瘦身”,被指变相提价。被质疑的产品是在国内销售的德国进口“雀巢超级能恩”系列产品,由原来的900g装改为800g装,价格却维持原样。对此,在雀巢新闻发布会上,其执行副总裁南吉硕回应称“为了留出空间摆放一个量勺”。
著名奶业专家王丁棉曾表示,一罐相同品牌、容量的奶粉,在新西兰、韩国,乃至柬埔寨和越南,价格大致在120元~140元之间,而在中国内地的价格则要贵逾一倍。不少乳业专家承认,中国销售的奶粉几乎成为世界上最贵的奶粉。即使是这样,内地“洋奶粉”价格还在不断上涨,销量一路爆红。AC尼尔森数据显示,今年三月份测算中,中高端奶粉(200-299)销售占比达到42%;高端奶粉(300元以上)的占比已经达到9%,而这一占比在2011年初仅为4%。而的中低端(100-149元)和低端奶粉(100元以下)仅占比16%和5%。
有数据显示,我国奶粉市场总量庞大,并且每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长率,2012年销售额预计达400亿元~450亿元。在这样的市场刺激下,洋奶粉争相进入,企图分食这块肥肉。“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婴儿奶粉市场像中国这样,有超过七八十家奶粉品牌的存在。在德国,只有3个品牌的婴儿奶粉存在竞争关系,而中国成为了全球奶粉市场中竞争最激烈的地方。“一位专业人士介绍说。
乳业分析师宋亮表示,如此多的洋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势必加大国内洋奶粉市场的竞争。而对于相对小众的洋奶粉来说,直接的冲击是在一、二线城市,这样一来一、二线城市洋品牌竞争十分激烈,相对来讲,传统的洋品牌开始向三、四线甚至是五线城市下沉。
不少把持中高端的奶粉品牌,早就开始推出低端奶粉。随着高端市场的竞争加剧,中端市场也成为进口品牌争夺的重点市场,洋奶粉的渠道逐渐下沉。以多美滋为例,其多美滋价格战略体系在几年前就已显现,2009年多美滋旗下品牌贝乐嘉上市,企图以该品牌主打中低端市场,进一步稳固其在华的市场影响力和品牌占有率。而其他品牌,雅培等也推出“培乐”等相对价位较低的品牌。
有乳业专家分析认为,此次洋奶粉涨价对于国内乳品行业而言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这次涨价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过去进口奶粉倾销的状况,同时也为本地奶源创造了商机。因此,国产品牌理应在自已所谓的根据地市场,将自已的网络布局做到极致,然后再从洋奶粉手中把市场份额抢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