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名思义,洋奶粉就是国内市场上的进口奶粉。自从国内的众多奶粉事件以来,中国的消费者一直对国产奶粉持不信任态度,无论多么昂贵,盲目的追捧洋品牌。对于中国每年1800万的新生儿和他们的父母来说,奶粉是婴幼儿成长必需的产品,再贵也得吃。这便是中国父母的普遍心理。这也间接导致中国成为了全球婴幼儿奶粉价格最高的地区,中国市场实际上已沦为洋品牌攫取超额暴利的猎场。
近几年来国内奶粉的价格一路上涨,特别是几大洋品牌,更是“涨你没商量”,5年来的涨幅更高达30%,最高价格涨幅累计超过60%。一些品牌商辩称,提高奶粉价码的背后是产品配方、运费、关税、销售渠道等等方面的因素。然而,在国际原料价格走低、中国调低婴儿奶粉关税乃至赋予某些乳品大国产品零关税待遇的背景下,洋品牌奶粉在华售价却动辄是国外的两三倍。商家缺乏量化分析的牵强解释,无论如何都难以服众。
如今这些现象已经引起了国家价格管理部门的注意,从目前公布出来的信息来看,洋品牌确系有操纵、抬高的行为,发改委将对多家洋奶粉企业进行反垄断调查。此事一出,网民们纷纷表示欢迎,希望此次行动能唤醒生产、监管等部门的行动配合,使洋奶粉的价格趋向合理,更希望国内的奶粉企业能够转变经营模式,提高奶粉质量,重塑品牌形象,让中国婴幼儿能吃上放心的国产婴幼儿奶粉。
反垄断执法的目的在于让市场发挥作用,维护公平竞争环境。此次反垄断行动,释放出中国监管者与国际接轨、强力执法的信号,应有利于斩断推涨黑手,纠正产业扭曲,发挥以儆效尤效果。行动开展后,多家洋奶粉企业纷纷宣布将下调奶粉价格,售价有望回落,洋奶粉的暴利“盛宴”将被终结。但我们也不得不从另一方面看到洋奶粉价格下调后国内奶粉短期或将承受更大竞争压力。所以说要合理中国奶粉市场,只靠反垄断调查是不行,还需要政府提高婴儿奶粉监管标准,强化日常监管执法。与此同时,国产奶粉企业更应该在提高产品质量和赢得消费者信赖方面积极有为,快速升级经营模式,重塑品牌形象,才能从根本上终结洋奶粉的暴利“盛宴”。
中国的奶粉行业起步较远,与乳业发达的一些国家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近几年来,国外奶粉品牌的强势进驻,除了对中国奶粉市场带来极大的冲击和竞争之外,也全面的带动了中国乳企的发展,中国乳企的崛起之路任重而道远,但是相信,在国家体制及相关因素的制约和监管下,中国的奶粉行业有望早日步入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