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今年年底前,北京将有200家药店门店开始奶粉销售,明年将在试点的基础上,再选择100个消费能力强的城市扩大试点,全国范围内将达到1万家药店。到2015年,试点要扩大到400个城市。
目前,进行试点销售的各大药店需要取得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婴幼儿配方乳粉流通许可后,才能设专柜销售婴幼儿配方乳粉。
但一些消费者对奶粉质量的监管疑虑并未就此打消,众多网民表示改变流通渠道和销售渠道,并不能真正解决生产环节上的质量问题。
对当前已有的实体超市和电商销售渠道,惠氏公司的销售人员告诉说,惠氏的进口品牌系列是在爱尔兰生产出来之后,通过海关检测后进入各个分销商手中,再通过专门配送商配送到超市的,整个过程中都会受到相关的监管,其在多家网络商城中也设有专卖店,可以保证质量,而目前进入自动售货机的产品是可以通过扫描查看产品源头。
尽管引入二维码扫描技术,但目前能追溯到的信息仅停留在产地层面。
药店作为最后一道关口,如何控制安全风险?永安堂的工作人员告诉说:“在产品供应上,由试点组织方和各个厂家进行沟通决定相关的配送环节,药店主要负责审核厂家和产品的资质以及每个批次的质检报告,如果不合格是不允许进入药店销售的。”
药店作为流通环节需要在审核资质上进行严格把控,但就目前来讲,消费者还无法查看到相关的质检报告。
“这也是为何系统暂时停止运行的主要原因,目前负责机器设备的第三方正在进一步补录信息,包括相关的食品智能号、检验报告以及厂家信息都在完善补充。”该工作人员解释道。
与此同时,中国社会科学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主任张永建指出:“进驻药店销售,其程序上的规定需进一步公开,各项细节都亟须完善才有利于实现政府初衷。首先,在品牌的选择上,要结果更要公开过程。为何选购这些品牌商的产品?是否有一定的检测标准,需要给消费者一个准确的说明。除此之外,奶粉进驻药店销售还面临着以药品的方式进行食品监管,需要乳产品在原料、设备、生产、运输和质量控制等方面按规定达到安全质量要求,而后续的相关工作也需要进一步的政策来推进。”
“和企业合作销售虽然有可借鉴的模式,但药店需要考虑到奶粉的质量是与药店的信誉直接挂钩的。在试点销售的起步阶段,药店不应该考虑能获利多少,而是确保如何与厂商共同把好质量的关口。”从事乳品行业销售的业内人士指出:“对奶粉品质的保证,应该回归到生产环节的控制上,虽然进驻药店,但一些品牌或多或少都曾经出现过质量问题,而企业应该做的就是解决自己原料上和生产上的问题,跟在何种平台上销售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