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源的紧张引起了国内乳制品行业的新一轮奶荒,也引起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的重视,不过原奶价格的回落不会这么容易实现。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原奶价格的回落不是打击“奶霸”,而是企业自身的奶源建设。
根据农业部最新的监测数据显示,生鲜乳价格在12月份仍然连续两周上涨,12月第二周内蒙古、河北等10个奶牛主产省(区)的生鲜乳平均价格为4.10元/公斤,环比上涨0.7%,同比上涨21.3%。
如果按照国务院食安办提出的五项要求,对原奶的要求就会有所提高,不少散户的原奶可能不达标而无法被收购,而达标的散户则会因为利润微薄退出养殖市场。同时,在企业自身奶源基地方面,由于资金不足、融资渠道不畅等原因,进程同样缓慢。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内蒙古100头奶牛以下的非规模化养殖比例占57.7%,仍然是原奶的主要供给者。政府提倡奶牛规模化养殖,应该是扶持中小养殖户及散户建立专业合作社,并且逐步发展为100头奶牛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但是目前国家又不支持300头奶牛以下的养殖场,再加上长期利润较低等影响,中小散户的规模化进展十分缓慢。
在一些专业人士看来,短期内只能依靠国际原奶价格的回落来解决奶价高的问题,未来3到4年内,奶源紧缺将成为制约我国乳业发展的一大瓶颈,而企业生产成本将会继续攀高,所以解决原奶紧缺的长远之路只能是加强企业自身奶源的建设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