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的毒奶粉事件让消费者对本土奶粉的信任尽失,而强大的市场需求却为洋奶粉的风靡做了“嫁衣”。2013年,国家有关婴幼儿乳业行业政策的密集出台,旨在全面提升国产奶粉质量,挽回消费者信心。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滕佳材2013年12月25日说,当前我国婴幼儿乳粉和乳制品质量安全水平总体稳定向好,从近年来风险监测和国内外婴幼儿配方乳粉比较监测的数据分析,国内乳制品质量安全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特别是婴幼儿配方乳粉在质量安全指标和营养指标上,经过近几年的努力,与进口乳粉没有明显差距。但是也要看到,影响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的因素仍然存在,个别企业钻制度的空子、“打擦边球”的现象也偶有发生,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影响了乳制品产业的健康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司副巡视员高伏曾在2013年6月举行的“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上介绍,我国婴幼儿乳粉行业产业集中度低,目前全国有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127家,年产量约60万吨,但是年产量在3万吨以上的企业仅有3家。从国内市场看,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品牌仅占高端产品份额的近25%,国内婴幼儿乳粉行业生产资源、管理资源和市场资源分散,面对新的生产方式变革环境和全球化竞争挑战,凸显适应性不强和企业竞争力弱等短板。
此外,我国婴幼儿乳粉企业在管理规范、现代化管理和基本制度建设等方面良莠不齐,质量安全基础不稳固。部分企业在素质提升、主观自觉方面还比较欠缺。
业内专家认为,消费者信心尚未完全恢复,特别是对国产婴幼儿乳粉仍心存疑虑。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资料显示,2012年我国共进口零售包装婴幼儿乳粉9.15万吨,货值10.4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6.93%和1.79%;2013年上半年进口5.6万吨,货值6.4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8.53%和29.07%。从国外捎购婴幼儿乳粉的现象仍然存在。
滕佳材表示,加强婴幼儿奶粉质量安全是一项长期性工作。相对于乳业强国来说,我们不仅面临奶源短缺这一个难题,乳品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尚需提高,同时先进生产工艺及设备的引进也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