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顾:国家质检总局规定,自4月1日起,进口婴幼儿奶粉的中文标签不得在境内加贴,必须在入境前已直接印制在最小销售包装上。自5月1日起,未经注册的境外生产企业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不允许进口。同时,严禁进口大包装婴幼儿配方乳粉到境内分装,必须已罐装在向消费者出售的最小零售包装中。
5月1日,国家质检总局对洋奶粉的新规定开始实施,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家认监委)在官网公布了首批进口乳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名单,41家生产商拿到了进入中国的“入场券”,日本和美国的暂时“缺席”。(公众可登录国家认监委网站:http://www.cnca.gov.cn/ywzl/gjgnhz/jkzl/查询生产商名单,也可对照奶粉外包装上标注的进口产地、生产商等信息查看)。
日本美国生产商暂时“缺席”
国家认监委公布的首批境外奶粉生产商注册认证名单共有41家,分别来自爱尔兰、奥地利、澳大利亚、波兰、丹麦、德国、法国、韩国、荷兰、西班牙、新加坡、新西兰、英国等13个国家,日本和美国的奶粉生产商未出现在名单里。
这也就意味着,名单中的41家洋奶粉生产商可以在5月1日后继续向中国出口婴幼儿配方奶粉,没有在名单中的,不能再允许向中国进口,除非通过中国认监委评估获得注册。
国家认监委表示,这是次公布名单,此后还将根据境外乳品生产企业申请注册的进展情况随时更新。
专家说法:新规将淘汰杂牌洋奶粉
“这是从源头上保证国内销售的进口奶粉乳品符合中国食品安全要求。”乳业分析师宋亮表示,国家对洋奶粉的新规,能规范大批海外代购及海外小规模代工行为,杜绝国外仿制大品牌奶粉流入国内。今后进入国内市场的,都会是境外大企业生产的,杂牌、小品牌洋奶粉会被挡在国门之外。
目前,新西兰约有60家奶粉企业100多个品牌。此次认监委公布的名单中,新西兰只有8家生产商上榜。
此前宋亮就曾预测,在5月1日之后,可能有一半新西兰奶粉品牌被禁止进入中国,它们大部分没有固定代工工厂、代工厂规模小、配方研发能力不够,将面临被淘汰和退出婴幼儿奶粉市场的风险。
乳粉新政的落实实施意义重大,一方面,表明了国内政府对婴幼儿配方奶粉安全问题的重视。另一方面,也让人们看到了乳粉市场正在一步步走向规范。据有关人士透露,有关婴幼儿食品的一系列措施和政策还将继续出台,未来婴幼儿舌尖上的安全问题将不再是人们担忧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