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全球乳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伊利、蒙牛、三元、恒大、娃哈哈以及雀巢的高层领导参加了此次论坛。论坛上,与会大咖们共同探讨国际乳业发展的趋势以及中国乳业健康发展的方向,并就自身品牌发展经验做了与会分享。以下是一些乳企高层们关于乳业发展趋势与发展战略的观点集锦。
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打造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乳业品牌
潘刚指出,在全球一体化加速发展和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乳业应紧跟国家经济大势和乳业发展需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品牌。潘刚同时分享了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品牌的“伊利经验”:坚持推动创新和国际化两个轮子,始终固守质量和责任两个根本。
潘刚表示,当前全球乳业资源加速流动,使伊利得以用全球的优质资源和智慧更好地服务中国消费者。为此,伊利积极实施全球织网战略,通过在新西兰建立全球的一体化奶业生产基地,携手SGS、LRQA和 Intertek等国际质量机构升级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与欧洲、大洋洲等知名科研机构共建研发中心等,建立了覆盖亚洲、欧洲、大洋洲和美洲的全球资源体系、全球创新体系和全球市场体系。伊利的品牌国际影响力也与日俱增。
潘刚认为,创新和国际化是品牌建设的驱动力,而质量和责任是乳业必须固守的根本。在质量上,伊利全面启动“质量战略”,并不断优化、升级全球质量管理体系。在责任上,伊利通过采用产业链共赢的发展模式,推动产业链上的合作伙伴共同发展,更探索出产融结合的“产业链金融”模式,通过和金融机构合作,加大对产业链合作伙伴尤其是上游奶农的资金扶持。伊利也因此塑造了负责任的企业品牌形象。
蒙牛总裁孙伊萍:“国际化”和“数字化”打造中国乳业幸福梦想
孙伊萍表示:“为应对全球经济共融和移动互联网的挑战,蒙牛正在以‘国际化’和‘数字化’的两大驱动,向‘最具中国活力的国际化公司’转型,打造走向世界的中国乳制品品牌。未来,蒙牛将持续进行国际化、数字化的战略布局,聚焦美食、运动、娱乐的三大幸福沟通主题,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产品,打造健康、多元、趣味的消费体验”。
作为中国的乳品公司,蒙牛乳业从呼和浩特一家本土企业发展成为全球乳业11强的国际化乳企,探索出了一条“打造国际化+数字化生态圈”的中国乳业发展路径。2014年蒙牛500亿业绩的背后,是其“引进来、走出去”的全球资源战略布局,目前,蒙牛已经积累了很多国际化的人才、国际化的整合能力以及国际化的系统管理等全球最佳实践的经验。蒙牛先后与丹麦Arla、法国达能、美国WhiteWave等全球顶尖乳企展开战略合作,并积极与新西兰鹏欣、 Miraka建立合作关系,蒙牛旗下雅士利新西兰工厂也将正式投产。今年上半年,蒙牛成功续约NBA并推出定制包装产品、成为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官方乳品合作伙伴,近期,蒙牛旗下雅士利拟收购多美滋中国的股权,这一系列战略举措为蒙牛液体奶、酸奶、奶粉业务的全球扩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蒙牛的国际化不仅仅着眼于自身,更致力于乳品技术的国际互通与合作共赢。秉持共赢生态圈的理念,蒙牛积极搭建全球技术创新平台,并携手全球9个国家、24位合作伙伴,实现了12个技术创新项目的合作。
放眼国际化的同时,蒙牛更以互联网思维创新融入牛奶的数字化时代。蒙牛与美国IBM展开了全面深入的合作,协同推进SAP系统提高运营效率、推动全产业链食品安全信息的大数据建立、对社交化媒体信息进行自动采集和快速分析等。而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国内首款二维码追溯精选牧场纯牛奶、首款智能跨界牛奶M-PLUS纯牛乳,以及联手羽泉组合即将推出的“嗨MILK”牛奶等,则引领了数字化牛奶的行业新趋势。而将数字化技术融入到工厂参观的体验中,创新趣味互动,则让蒙牛与消费者走得更近。不论是数字化的管理、数字化的产品还是数字化的体验,都为蒙牛品牌注入了新的增长活力。
恒大乳业集团董事长徐文:目前中国乳业面临新机遇 存在新的成长空间
徐文表示,中国的乳业格局正在发展变化,中国乳业与全球乳业的互联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趋势,恒大集团进军乳制品行业,也是顺应了时代的潮流,积极踊跃投身与中国老百姓健康息息相关的产业。
此外,过去十年,也是国际乳制品原料进军中国市场最迅速的时期,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上涨,全球的市场都在向中国开放,中国乳业也迎来了最优质的选择机会,对中国乳业来说,的优势可以接触国际品牌、吸纳国际经验、整合国际的资源。
同时,徐文也表示,目前中国的乳制品产业依然存在规模化小、质量安全保证新要求和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特点,经过国家一系列整顿,中国乳业正在进行循环大趋势,在这样的时机,为年轻的恒大乳业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和成长的空间。
三元总经理常毅:三大新常态下中国乳业面临五大挑战
常毅表示,当前中国的乳制品行业面临“新常态”,具体来讲则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中国GDP增速放缓的同时,乳制品的销量也在放缓,这两个指标紧密相关,中国的乳业的确进入到了一个新的瓶颈期。
其次,当前国内的产品往国外输送,国外产品也在积极往国内输送,这两个流动的背后是国内乳制品的高溢价现象。目前中国属于高产能国家,高产能能够促使企业深度调整、然后形成市场化、进而进行产能转移,产品流入,当所有的产能转移出去的时候,国外的奶价也会提高,乳企行业就会形成新的契机。
第三,消费者对乳品的需求发生了变化、销售渠道也正在遭受巨大变化,电商渠道发过来也改变了消费需求的变化。
“这三个方面的新常态给行业带来了五个方面的挑战”,常毅表示,企业战略抉择发生了调整;第二产品毛利率时代乳企如何实现突破;第三是企业竞争差异化导致的产品结构变化;第四是销售渠道的变化,第五个则是组织结构和管理要素的调整变化。
据他介绍,其中企业战略抉择将大致朝向三个方向发展,一个方向是面对国内国际竞争,企业到国外去寻找低要素市场,然后把产品运回国内,参与国内的全球化;另外一个方向是一体化,养殖和加工企业可纵向一体化,把外部城门变为内部城门,外部交易变成内部交易,降低成本;第三个方向是多元化。
对此,常毅认为,不论是从消费者需求、还是行业需求、甚至是国家战略需求来看,未来中国乳业都将迎来大机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