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奶粉管理标准的升级一直以来深受广大社会人士和行业人士的关注。日前,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目前正在征求意见。不但对乳粉配方注册制予以明确,还对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宣传字眼作出更加严格的规定,这将对婴幼儿乳粉行业有何影响?
奶粉的选择关乎婴幼儿的健康,奶粉的奶源、生产、加工、配方等都包含着很多专业的知识。但是,对于普通的消费者来说,并不能深入了解这些专业知识,所以更多的消费者选择依据奶粉包装上的配方选择产品。因此,业内人士纷纷表示,这一严苛的规定整体而言还是有利于消费者选择更适合的产品,并且也有利于规范混乱的婴幼儿奶粉市场,但是针对征求意见稿也存在不少争议。
征求意见稿提出,同一企业注册的一个产品配方只能生产一种产品,不得用同一配方生产不同品牌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不得限定区域销售,不得为销售商专门定制生产。而对企业申请配方奶粉的数量,征求意见稿给出了两个不同的方案。方案一是同一企业申请注册的同年龄段产品配方之间应当具有明显差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的可选择性成分应当相差6种以上,并有科学依据证实。另一方案是直接限定企业申请配方数量,同一企业申请注册的同年龄段产品配方之间应当具有明显差异,并有科学依据证实,每个企业不得申请注册超过5个系列15种产品配方。
“目前这个征求意见稿还是存在一些争议。”有专家表示,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基本配方区别不大,如果企业就靠添加6种不同营养元素就形成一个新配方的话,其实意义不大。
此外,据中国商报记者了解,自去年开始,我国开始执行业内称为婴幼儿奶粉行业“史上最严格门槛”的换证审核工作,目前国内获准生产婴幼儿乳粉的企业达到102家。而在这102家企业当中,有一些是同一品牌集团企业在全国各地拥有多个不同的子公司,如飞鹤、贝因美等就有多个子公司。那么这些企业的获准注册配方数量到底是以集团申请还是以各个子公司申请?如果以后者申请,那么显然子公司越多的企业申请的配方数量就越多。
值得注意的是,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婴幼儿配方乳粉命名和标签还不得含有下列内容:明示或者暗示具有疾病预防、治疗功能;明示或暗示具有益智、增加抵抗力或myil、bhcd等功能以及保健作用;行业协会、消费者组织、检验机构等社会组织推荐或监制等;非转基因字样;零添加字样。
对此,有专家认为,此举虽然保护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但也有不利的一面。“关于标签中不允许明示某种功能,本意是防止企业夸大宣传误导消费,但是单纯仅做如此规定会降低企业研发积极性。并且企业为降低成本,将不愿在奶粉中添加价格较贵的营养辅料。”因此,专家建议,只要有充分科学依据具备功能性,就可以在说明书中阐述清楚,但不可以此为营销噱头,或者相关部门在奶粉配方国标中做进一步要求。
鉴于目前国内有不少企业在海外有生产基地,还有一些产品通过跨境电商进入中国市场销售的现象,有业内人士指出,如果征求意见稿仅仅约束国内生产企业,而这些都不在监管范围之类,那么奶粉市场的混乱不会有根本的改变。
据了解,前几年新西兰出口到中国的有200多个品牌,但是其中真正的新西兰本土品牌寥寥无几,这些品牌基本上都是来自几家新西兰企业代加工,然后专销中国市场。
“如果对国内和国外的生产企业规则不同,势必会逼着大家到国外去收购或参股小厂。”一家奶粉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样的话,结果将继续冲击脆弱的中国奶粉市场,必然影响到我国的奶农,养殖业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如果纯进口品牌不受此法规限制,只会鼓励越来越多企业到海外生产,再进口到国内,同时也会让海外企业不再投资国内生产,这不仅减少国内就业和税收,同时将使国内奶粉生产进一步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