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的在全球的渗入与推广,企业纷纷加入到社会公益大军中。就在近日,澳大利亚的饥荒救济组织Foodbank计划联合各大乳企每年捐赠100万升牛奶用于慈善。事实上,国内也开展过类似的公益行动,作为中国乳业龙头的蒙牛,便发起过“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大型公益活动,收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领袖企业的示范作用不仅在于创造了商业史上的传奇,更在企业社会责任层面上发挥着积极的影响。可口可乐自1928年便开始赞助奥运,中国饮料界的知名品牌王老吉在汶川地震时也一展“慷慨本色”。把眼光着眼于中国乳业,蒙牛的公益之路亦是可圈可点。从非典时期diyi个站出来捐款捐奶到捐助南方冻雨灾害灾区,从为汶川地震灾区捐款到为青海玉树地震捐款捐物,但凡有需要的地方就会出现蒙牛的身影。此外,蒙牛的“母亲水窖”活动、“蒙牛爱心井”民生工程、乃至“生态行动,助力中国”等大型绿色公益活动也都在社会上影响深远。
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在其《企业慈善事业的竞争优势》一文中指出:“企业从事公益事业的目标,从表面上看是为了博得更多的认同和社会影响,而实质上,则更专注于企业竞争力的增强。”每年的《财富》和《福布斯》等商业杂志的企业排名评比,都会加上“社会责任”标准,“企业社会责任”已成企业经营的流行思潮。作为中国乳业品牌,蒙牛不仅从自身发展的角度保护资源和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履行绿色战略,更坚持反哺社会,在推进社会慈善公益事业上交出了让人欣慰的答卷。
对企业责任的践行为蒙牛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在2010“先驱中国”年度评选结果中,蒙牛获选年度社会责任企业,并且是获奖乳企,与UPS、国航等行业领袖一起,成为2010年度社会责任先行者,正是对蒙牛在公益事业努力的一个认可。
如今的西方国家,企业的公益成绩已经成为社会对企业进行业绩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许多大型跨国公司在进入世界各地市场的同时也都会有一系列的慈善公益活动。有经济学家分析认为,相对于以前公益事业的“模糊化”,如今的消费者关心的已不是谁“喊得响”,而是谁“做得实”、“做得到”,虽说中国的有些企业公益活动的方法尚不成熟,但蒙牛的公益之路无疑是走出了“领头牛”的风范,而这些不仅体现在了蒙牛的市场份额上,从长远来看,它将对蒙牛塑造“百年品牌”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