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蒙牛团委和蒙牛青年爱心家园联合发起为贫困百姓捐赠旧衣物的“暖冬计划”,把棉衣、棉裤、毛毯、牛奶等过冬物资送到村民手里,为他们送去冬日里的diyi份温暖,帮助他们渡过一个温暖的冬天,据悉,有超过1000位村民就穿上了爱心棉衣。
“让寒冷的冬天多一份暖意,您的举手之劳就可以为他们营造出一方温暖的天地。”在蒙牛的倡议下,全集团公司上下踊跃捐物,共计捐出3000多件衣物、41床棉被和100件牛奶,并由蒙牛青年志愿者们把这些还带着爱心温度的前期捐赠物资,及时送到村民们手中,成为“国际志愿者日”里最温暖的一道风景线。
据了解,和林县小窝铺村是典型的贫困村,村里老百姓收入主要靠务农和外出打工,留守村中的多为生产能力较弱的老人和妇女儿童。而在特别严寒的冬季,这些村民就越发过得艰难。“刚进来的时候,我看到一个孩子脸都冻得发红了,特别揪心。一件棉衣、一床被褥,也许对于我们来说没什么,但对于这里的留守儿童、孤寡老人和特困群体而言,却是热切的期盼”,一位蒙牛参与送赠入户的青年志愿者说。
尽管捐赠活动如今在企业的慈善行为中并不少见,对于近年来屡次举办大型公益活动的蒙牛来说也不算大事,但在“国际志愿者日”这个特殊日子里,“暖冬”计划的即时应景、志愿者们不畏严寒、脚踏实地做公益的朴素态度,却更加令人感动。一位村民老大爷对记者说,这是孙子长这么大diyi次穿上这么厚实又漂亮的棉裤,他特别高兴。尽管朴实的村民们不善言语表达,但在志愿者走进的每一户人家里,记者都能感受到他们感激的目光,为期一天的送赠活动成为村里今年最温暖的一次相聚。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蒙牛的“暖冬计划”,可谓“国际志愿者日”倡议理念的一次阐释。而参与“暖冬计划”的这支蒙牛志愿者团队,他们的身影也出现在定期为社区的孤寡老人送温暖的活动中,在儿童福利院给孩子们送牛奶、图书的活动里,在抗击“血荒”的献血最前线,在倡导低碳生活的绿色骑行活动中。他们,已俨然成为蒙牛“感恩”文化的一种表达。
在12年的发展历程中,蒙牛对“感恩”的践行从未间断。在“关爱社会弱势群体”的主题下,从最初的捐款、赠奶,到后来的建立爱心基金、倡导绿生活,蒙牛的公益形式正在逐步升级,公益范围也从牛奶事业扩展到社会各个领域。在蒙牛的公益曲线上,人们看到的是不断有新的社会阶层受益、不断有新的公益事业建立、不断有新的文明风尚涌起。此次的“暖冬计划”,可谓历次爱心活动的接力,将蒙牛的“感恩文化”再次丰满。
中国人常说:“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然而,蒙牛的“暖冬计划”,却让雪中送炭在温馨的氛围中变得简单起来。蒙牛相关人员表示,“不仅仅是今天,对于我们来说,每一天都是蒙牛的‘志愿者日’,我们将以更多方式来帮助这些困难群体,让爱心接力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