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辆伦敦巴士车身被喷绘上中国普通人的形象并书写着中国的汉字,出现在伦敦的大街小巷和标志性建筑旁,为伦敦市民和游客提供服务。奥运期间,这一交汇了东方文明和现代中国人诠释的奥林匹克精神的“特别花絮”,吸引了境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和热议。截至目前,已有近400家境外媒体关注了伦敦大巴事件,其中不乏路透社等全球知名的通讯社和《华尔街日报》等新闻媒体。而事件背后的推动者——来自中国内蒙古的伊利集团更因此被全球各国的奥运观众所熟知。
7月26日,英国的通讯社——路透社在文章中详细介绍了这些在伦敦大巴上“唱主角”的中国普通人:他们之中既有满头白发,在花甲之年携手环游世界的背包客夫妇;也有尽情奔跑,把马拉松当成一生事业的马拉松爱好者;既有骑行万里、穿越多个大洲的骑行客;更有身患重病却依然教授孩子花式篮球的前运动员……路透社文章认为尽管这些普通中国人的年龄、性别、职业各不相同,但对于健康和生活都有着各自不平凡的领悟。“中国的普通民众正与中国的奥运企业伊利一起,以奥林匹克之名,共同向世界讲述新时期中国人的健康观念。” 路透社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境外媒体在报道中还普遍引述了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的话,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伊利一直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选择在奥运这样的国际平台上,放大花甲背包客、跑吧老李等草根‘民星’的故事,是因为我们相信,只要能寻找到生命的活力,每个人都可以做自己的健康冠军。”而伊利通过展示中国人的健康新形象,致力于推动健康生活方式在中国普及的行为也获得了外媒的一致认可和广泛报道。
据悉, 境外媒体的报道,被各国的中国留学生和商务人员看到后发到中国的社交媒体上,在国内也引发了热议。随着奥运赛事的升温,伦敦大巴事件正在成为奥运赛场外的焦点被各国媒体所逐步关注,而其背后由伊利集团发起的有关奥林匹克精神的讨论也正在进一步逐渐发酵,影响着越来越多的全球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