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8月初伊利股份(600887)对外公布了今年乳企上半年业绩后,光明乳业和蒙牛乳业则先后公布了自己的上半年业绩。从目前的数据来看,光明入账54.58亿元,蒙牛三倍于光明,上半年营收185.79亿元。而伊利则靠此前188.69亿元的成绩,坐实老大的位置。
相较于光明乳业早年提出的“轻资产战略”,本次年报季中,其他两家乳业巨头却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重资产”思路。
据悉,伊利在2007年-2010年中,持续投入60多亿元进行奶源基地的基础建设,这直接促使其成为目前奶源储备最为充沛的乳品企业,2011年在奶源方面的投入约14亿元。而为了应对伊利的奶源优势,蒙牛也在其中报里宣称加快了奶源的全国性布局的步伐:蒙牛豪掷7个亿用于跑马圈地。这使其近几年在上游的投入迅速累计至30亿元。
与内蒙同城兄弟不同的是,光明乳业则似乎更愿意将资本投入科技研发。8月初,光明乳业承建的乳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开工建设。显然,这家老牌乳企正试图通过大打“科技牌”与伊利和蒙牛之间形成有效区隔。
而无论是奶源还是科研,业内专家对于乳企重资产的大手笔投入大多呈首肯态度。兴业证券行业分析师陈宇指出,短期内,这样的变化会使企业面临会计利润率和回报率下降的风险。不过,在行业标准解决了质量鉴别问题或加工企业集中度提升到一定程度后,企业追求质量和美誉度的努力将通过高端产品或品牌溢价转化为会计利润。
总之,乳企巨头在2011年的中报季中纷纷表现出了良好的战略意识,并为人们展现了他们增加业绩增长的决心。虽然后市仍不乏变数,但中国乳业2011年的丰收和行业的进一步规范应该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