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与昨日召开新闻发布会称,“早熟门”与圣元奶粉无关。对消费者还是圣元乳业集团来说都是一场有惊无险的旅程,但是人们还能相信我们的乳业公司吗?我们的行业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
卫生部与昨日召开新闻发布会称,“早熟门”与圣元奶粉无关。对消费者还是圣元乳业集团来说都是一场有惊无险的旅程,但是人们还能相信我们的乳业公司吗?我们的行业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
问题频出
食品安全大于天。然而,这句话似乎并不完全适用我国的乳品行业。事实上,在“早熟门”事件发生前,国人就已经领教过了问题奶粉的威力。如2004年,安徽阜阳就出现了一些营养成分严重不足的伪劣奶粉,导致了“大头娃娃”事件。更令人记忆犹新的则是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
三聚氰胺事件被媒体曝光后,三鹿集团曾公开回应:“三鹿是奶粉行业品牌产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生产,产品质量合格,尚无证据显示这些婴儿是因为吃了三鹿奶粉而致病。”但最终,三鹿还是倒了,甚至一度殃及到了全国的乳品行业。
然而,伤疤未好,三聚氰胺却再现市场。今年,甘肃、青海、吉林再次出现三聚氰胺超标奶粉,且经检测发现,其三聚氰胺含量超出限量值标准的上百倍,最高达559倍。
不止于此,洋奶粉也在中国市场出现了“纰漏”——美赞成、雀巢、惠氏、多美滋等多数婴幼儿品牌奶粉曾被曝含有卫生部明确禁止添加的食用香料与香精;味全幼儿成长配方奶粉和味全较大婴儿配方奶粉也曾被检验出含有致病菌阪崎肠杆菌;更早的时候,雀巢被查出含碘量超标……
原因何在?
对于风波不断的乳业,中国奶业协会顾问、资深奶业专家王怀宝昨日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虽然十几年来,我国奶业发展速度非常快,但与之相对应的管理、制度、标准等各方面的发展却一直相对滞后,这是产生一系列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王怀宝指出:“以6月1日正式颁布的乳业新国标为例,虽然有关部门表示‘这是根据我国目前落后的养殖方式’作出的规定,但管理层却没有清楚地认识到新国标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了落后的传统模式。这导致了我国乳业长期处在较低的起跑线上。”
在分析人士看来,监管不到位同样是乳品行业一直存在的问题。根据专家介绍,我国目前在乳业安全管理上的现状是多个部门,如农业部、卫生部、质检机构、工商总局等一起进行监管。“出发点虽然是好的,但造成了监管部门各管一角,相互缺乏沟通的情况,进而造成权力高度分散、监管却频现漏洞的局面。”王怀宝说。
此外,从产业链条上看,目前养牛户、收奶站、乳品单位之间都是纯粹的买卖关系,而不是利益共同体,这种脆弱的关系直接威胁奶源安全。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奶业专家宋亮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奶源是最让国内奶粉产业,乃至整个乳制品行业头痛的问题,“目前企业和奶农间往往是一种利益博弈关系,如何使两者成为利益共同体是整个乳制品产业应该解决的首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