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年轻人宁愿养狗,也不愿意生孩子,一胎都难生,更别说二胎、三胎了。”这是一位东北母婴连锁老板在三胎政策发布那天,发的朋友圈。身在全国平均出生率近乎最低的东北,他的这句话,似乎是未来几年母婴市场的写照。
我们非常不希望全国出生率向东北看齐,但是人口出生率下降,新生儿人口数量连续几年下跌,这是不争的事实,母婴门店也发现,开新客难了,原来开的新客也会在网上买,也会在店里买,现在的情形是,大街上、公园里很少再见到孕妇,生的人少了。
母婴店针对的0至3岁婴幼儿消费群体,数量不断面临萎缩,门店各项主营品类也难逃大盘萎缩的困境。
全家营养,近两年被提出来,这是国家一直在倡导“健康中国”的在母婴领域的表现,母婴门店也期待着用全家营养缓解门店的销售困境。
只是,这个理念非常火热,期待运用好这个理念的老板很多,但是现实是,并没有激起多大的浪花。前两天去走访门店,一位河北老板就指着货架上某品牌的女士轻食系列说道:“当时接这个品牌就是说可以做全家营养,现在只有女士的版块,后面的产品线都没有补足。”
至少短期内看,母婴店做全家营养,“心有余而力不足”。
从供应端看,目前大部分营养品企业很难实现从婴幼儿到儿童、青年、中老年、男士、女士等各个维度的产品线全覆盖。各个年龄线涉及到的营养健康和相应产品也是不一样的,产品线冗长,对品牌的要求非常高。但是目前行业品牌杂乱,市场监管尚待完善,“繁荣”的市场缺少能为门店持续提供赋能服务的品牌;
从渠道端看,存在两方面的阻碍。
一方面,消费者与渠道不匹配,母婴门店的销售主客群主要是母婴,消费周期长一些的如孩子王能做到14岁,其他年龄段都有自己的固定消费渠道,如中老年一般都在药店,或者成人保健店,母婴店做非婴幼儿产品,需要长期教育;
但另一方面,母婴店的经营主力还是在婴配粉,对家庭消费版块缺乏意识。尽管母婴店也知道,那些进母婴店的宝妈、宝爸群体也拥有庞大的消费潜力与营养需求,比如孕产妇奶粉、成人的益生菌等营养品,但是运营起来,还是做最擅长的,对未成熟的品类缺乏教育的奶粉。所以短期内,销量小,品牌重视程度也低。
从消费者端看,全家营养健康的市场还没有完全起来。尽管疫情客观上推动了全民健康营养教育,疫情期间,具备免疫、抵抗病毒功效的营养产品受到热捧,但是现在不免出现疲态。目前消费者有大健康意识,但是缺乏大健康知识,离具体的付诸购买行动又隔了一层消费力限制,在全面恢复之前,大都选择暂时收缩。
全家营养的实际需求并没有完全爆发,真要见到红利,也许还要发酵三至五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向母婴行业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方式:17788122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