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商务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意见明确表态:“实行婴幼儿配方乳粉专柜专区销售,试行药店专柜销售”。去年10月27日奶粉进药店试点开始后,全国18省份出台细则,全国200家连锁药店涉及1万多家药店开始销售婴幼儿配方乳粉。但是与全国药店热烈响应国家政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不久之后各地试点药店纷纷爆出药店奶粉遇冷消息,效果很不理想。今天上午国际旅游岛商报再次爆出“海南试点药店奶粉专柜遇冷 近半家长不知药店销售”的新闻。这不仅让人困惑,奶粉进药店到底是不是一条正确的道路。
关于药店奶粉遇冷,有关部门分析这是由于药店奶粉在国内还是新鲜事物,市民的消费习惯一时改变不了,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加上药店销售单一、宣传不足、服务也跟不上,才致使消费者不知道或不愿去药店购买奶粉。
事实真是这样吗?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在明确表态要奶粉进药店的同时也明确要求了婴幼儿奶粉要参照药品管理的措施,进一步提高企业生产设备设施、原辅料把关、生产过程控制、检验检测能力、人员素质条件、环境条件控制和自主研发能力等方面。如果达不到这一些列要求就算流通环节控制的再紧,进再正规的药店恐怕也无法保证奶粉质量。
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来看,消费者并不在意奶粉在哪里买,在意的只是那里买到的奶粉更加的安全、放心,去哪里买奶粉更加的方便快捷而已。因此奶粉进药店这种实质上只是为奶粉生产企业开辟新的销售渠道的做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家对国产奶粉的信任问题。奶粉+药店≠高质奶粉,要减少奶粉的安全事故,提高消费者国产奶粉的信任度还得从生产环节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