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十一时,我们在谈论什么?放假、回家、旅行……别忘了,还有“史上最严”奶粉新政!在即将到来的10月1日,奶粉新政将“华丽登场”,届时国内市场上的奶粉配方将大幅减少,我们将亲身经历奶粉行业整合与洗牌的全过程。而在这之前,国内几大奶粉品牌早已跃跃欲试,开展了多方位的战略调整与升级,以迎接新政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研发能力成“标配”,奶粉研发走向国际化
奶粉新政于今年6月颁布,至8月相关配套文件正式出炉。根据这些文件,奶粉企业要对奶粉配方进行注册,需要提交多达10个申请材料项目的文件,而其中奶粉企业必须提供“产品配方研发报告”,这一门槛很有可能把没有研发能力的企业挡在门外。
既然研发能力成了乳企的“标配”,那么以三元、伊利等为代表的拥有雄厚科研实力的乳业巨头无疑将成为注册制新政的受益者。为了夯实其“强者恒强”的行业地位,这些本土大品牌不约而同打造起国际化研发平台,使得奶粉研发从“国家化”走向了“国际范儿”。
配方成核心竞争力,适合中国宝宝再成热词
自三聚氰胺事件以后,国外奶粉备受追捧,为了迎合消费心理,许多遭遇行业瓶颈的国内乳企纷纷转向海外建厂,企图借助“进口奶源”“国外奶源”来获取消费者信任,其中不乏贴牌生产、假冒伪劣等市场乱象。
随着新政的实施,国产品牌和“洋奶粉”将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一视同仁让国内外的大品牌能够把握住市场,扭转目前奶粉品牌混杂的局面。奶粉的出处不再重要,留下的都会是国内外的大品牌。”有业内人士指出,随着企业配方数量被严格限制,“配方”变成稀缺资源,成为乳企的核心竞争力,而“适合中国宝宝体质”“向母乳看齐”等再度成为众多奶粉企业宣传的重点。
奶粉新政在即,今年的十一又多了一个举国关注的焦点。相信新政正式实施之后,奶粉市场将进入到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中,为中国宝宝提供品质和营养都更为优质的奶粉。且让我们拭目以待,看国产奶粉如何打响新政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