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导读】不少爸妈都有宝宝掉床的经历,一般爸妈都是本能地立刻把宝宝从地上抱起。这种过分焦急的处理办法,有可能造成宝宝的二次伤害。那么,宝宝一旦掉床,爸妈该怎么做才对?
9个月女婴掉床 3天后急救为时已晚
早前有这样一个新闻:一名仅仅9个月大的女婴,不慎从半米左右高的床上摔落。当时,宝宝额头上肿起了一个小包,但是没能引起父母的重视。
隔天后,孩子开始出现呕吐的症状,甚至咳出咖啡色的血丝。夫妻俩这才带着孩子,来到当地的一家医院治疗,但无法查清病因。
三天后夫妻打算带着孩子前往省儿保治疗,可正是在去的路上,躺在母亲怀里的孩子已经渐渐失去了意识,手脚变得冰凉。医护人员进行一个多小时的急救,依然未能挽救这弱小的生命。
百密一疏,宝宝掉床了怎么办?
◆一定要先观察
北京和睦家医院儿科主任崔玉涛在微博上提醒家长:孩子掉床后,不要马上将孩子抱起,一定要静观10秒钟。
◆出血的处理
孩子掉床后,先看看孩子有没有活动性出血,如果有,进行按压止血,并带到医院处理。四年内接种过百白破疫苗的孩子,无需进行破伤风注射。
◆没出血的处理
如果没有出血,鼓励孩子自己活动,观察有没有出现运动障碍。若某侧肢体不动或者运动减少,要注意保护,以免搂抱孩子时加重损伤。经过观察,确定孩子没有活动性出血和运动障碍了,才可以抱起来哄,直到孩子停止哭闹。
◆抱起后还需观察
这时,再观察孩子的神经系统有没有出现异常表现,比如嗜睡、尖叫、异常动作等。如果出现或怀疑出现,应送医院检查。如果神志清楚、行为正常,24小时后仍然没有任何异样表现,就基本排除神经系统损伤了。
此外,还要看看孩子身体着地部位有没有出现血肿,如果有,可用冷毛巾冷敷,以减少出血量,如果三天后还有淤血,再用热毛巾热敷。
孩子坠床,家长的过错
调查显示,在众多的婴儿坠床案例中,绝大多数情况都是由于家长的疏忽大意所致。通常有下面三种情况:
1、低估了宝宝的运动能力
运动是宝宝最快乐的事情,只要宝宝具备向一侧翻身的能力时,就蕴藏着坠床的隐患。
2、疏于防范
妈妈觉得天天和宝宝在一起,对宝宝的运动特征、生活习惯、个性都比较了解,宝宝何时要活动,何时会安然入睡都了如指掌。恰是这种过度放心,让妈妈疏于防范,难怪妈妈会纳闷:宝宝刚才还睡得好好的,怎么会掉下来呢?
3、认为宝宝坠床没有危险
除非出血,宝宝偶尔从床上掉下来不会有什么危险,这是大多数妈妈的想法。对坠床的不重视心理不可取,要知道尽管宝宝的肢体弹性好,但坠床仍然会给宝宝带来伤害。
防止宝宝掉床的几种方法
1、家长首先要端正思想,多留心,多警惕,别存侥幸心理。
2、可以在床的四周设上围栏,当宝宝睡觉或玩耍时,拉上床栏。
3、可以在床边的地面上铺些具有缓冲作用的物品,如海绵垫、棉垫、厚毛毯等,即便宝宝坠床了,也不会出现严重损伤。
4、宝宝的活动空间不能放置任何危险物品,尤其是床边和床上,以防宝宝跌倒碰伤磕伤。
5、宝宝在床上玩耍需在妈妈的看护下进行。如果妈妈有事需暂时离开,最好将宝宝移至地面上玩,在妈妈的视线范围内,同时准备玩具让宝宝玩,不时地跟宝宝说话,给宝宝心理支持。这样妈妈既可以做家务,又可以锻炼宝宝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