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奶粉新政就是一个非常“人性化”的事情。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新政的出发点是规范市场,这是基于市场良性运行的考虑。其次,新政的改革方向是把控“安全”,这是基于婴幼儿健康的考虑。最后,新政给了企业一定的过渡空间,这是基于船大不好掉头的大局考虑。
前两点说烂了,咱们重点唠一唠过渡期的事儿。什么样的企业需要过渡呢?当我们在二维空间指摘有关部门的私心时,是不是应该揣测一下政府新政的真正指向,到三维空间转转去吧。
就在施行前夜,“规则制定者”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出了一份落款为9月30日的公告:《总局关于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过渡期的公告(2016年第160号)》。
就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过渡期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自2018年1月1日起,在我国境内生产或向我国境内出口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应当依法取得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证书,并在标签和说明书中标注注册号。
2018年1月1日前,经批准在我国境内生产销售或已向我国境内出口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可销售至其保质期结束。
14个月的过渡期
瞅见了吗?相关部门给奶企时间了,不懂算数的可以数数手指头了,14个月呢!不顺应改革方向的乳企有14个月的时间可以拾掇旧行装。
奶粉新政好不好,揣测圣意显然不够,毕竟其中也有类似于网约车新政下的失业老司机的受害者,说三道四,难免妄议。政策制定者必须得以“人”的姿态站出来说道说道奶粉新政意欲何为。然后,谁想抨击,也就有一个都在场的前提了。
食药监总局副局长滕佳材在政策解读中表示:“影响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的因素之一,就是企业盲目将配方作为市场营销的手段,以致造成婴幼儿配方乳粉的产品配方过多、过滥。
此外配方制定缺乏充分的研究论证、配方之间的区分缺少科学证实、品牌与配方的混乱造成消费者选择困难、生产过程中频繁更换配方等都对产品质量安全造成隐患。”
滕佳财的说法,怎么驳?目测合理合法。滕佳财还说,《办法》制定颁布后,还将在《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中进一步明确注册内容和要求,制定《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申请材料项目要求》、《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现场核查规范》等配套文件,严格规范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工作。
对于新政的强权监管,过渡期的存在已经是国家文明程度的表征,旧社会断崖式的改革已经不存在了,庆幸去吧。基于此,还不乖乖把握奶粉新政过渡期?
已获批乳粉可销售至保质期结束
值得注意地是,经批准在我国境内生产销售或已向我国境内出口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可销售至其保质期结束。这对部分乳企可谓仁慈之至。
不符合新政改革方向的乳粉并未被一棒槌打死,而是给予了最后一口生气。有文章指出,在乳品新政公布后,渠道商、经销商、母婴店拿货都是愈发谨慎,大部分店家都是在观望状态,在等乳品行业的局势明朗。
在注册制过渡期公布后,所有奶粉品牌将可以销售至2020年1月1日,所以广大的经销商,代理商朋友们将可以放心大胆的去订货,安安心心的做销售。毋庸置疑,这一时间界限给奶粉生产商造成的压力是的,可以销售的产品不一定可以生产了。
有的国外奶粉生产商已经“筛选”出日后要代加工的品牌,并通知一些小品牌“转走”。有的企业对国外奶粉生产商增资或实施收购,以在资本层面实现对其控制权。也有奶粉商“信心爆棚”,称会比官方规定的过渡期时间提前半年完成注册。当然,还有奶粉企业告诉分析师,指出小品牌和跨境电商“甩货”来袭。
笔者是有立场的,但真的不知道新政的未来究竟什么模样。多家“洋奶粉”的高层认为,奶粉配方注册制肯定会重塑中国市场。有美素佳儿品牌的荷兰乳业巨头菲仕兰的首席执行官鲁乐夫上月表示,新政会挤走一些抱有投机主义的公司,预计未来拥有生产许可证的乳企(包括通过认监委认证的海外乳企)将减少到50家左右。
新西兰乳业巨头恒天然首席执行官施牧德本月也表示,监管法规将让中国的婴幼儿奶粉市场出现剧烈变化,在未来15到18个月,1800到2000个奶粉品牌将从这个市场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