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婴童经济中,
玩具占到50%,而我国这一比例只占5%,婴童消费领域主要有早教、玩具、食品、服装、娱乐、日用品等。有数据显示,2007~2008年,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消费中,食品(
奶粉)占大头,占41%的比例。其中,宝宝奶粉一个月花费在300至500元的,占到46.49%;500~1000元,占38.01%。参与调查的人群中,中小城市比例占到33.73%。以2008年中国新生儿1608万计算,假如有20%无法得到母乳喂养,就有超过300万婴儿需要吃奶粉。现实生活中,由于工作等原因,需要奶粉喂养的婴儿要高过这个数字。仅仅奶粉,就是每月数以十亿计的市场。
调查发现,地域分布会导致消费选择上的差异。以奶粉为例,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和省会级城市,购买国外品牌和合资品牌奶粉的比例较高,而且非常接近。而中小城市及城镇,选择国产奶粉的比例明显高于前两者。此外,2岁以下婴童用品如
纸尿裤也是一笔很大花费。月花费在300元以内的有32.47%,300~500元 有22.06%。
世界玩具中国造,但玩具对中国儿童来说是奢侈品。这是我国婴童产业链集中在制造和销售两个环节造成的缺陷。我国儿童用品缺乏创意、设计和营销。我们所谓的设计更多的是引进和借鉴,只是把儿童市场作为一个附属市场。更没有把儿童作为真正的消费者看待,多是用成人推及儿童。市场上为婴童提供的玩具和娱乐设施缺乏寓教于乐的功能,孩子接受到的文化和知识缺乏系统性和延续性,是支离破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