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1·未来的母婴店还能靠奶粉纸尿裤盈利的吗?
- 2021-02-27·母婴消费新趋势:如何抓住Z世代的消费动机
- 2021-02-27·母婴人来看看这些品牌的春节营销凭什么出圈?
- 2021-02-26·懒人经济当道,母婴门店如何迎合这波潮流?
- 2021-02-25·店长管理的9个误区,要警惕!
- 2021-02-25·传统门店如何获得有效客流?
- 2021-02-24·母婴门店经营绝对不能忽视的十个黄金细节
母婴店你掌握这些能有更好的收益
无论是母婴店还是其他的店面,你会发现,很多人都会遇见这种情况,每次逛完超市,最后买的总比原先预想的多,回家后也往往会后悔,那这是为什么呢?答案可能让你大吃一惊:超市里所有的一切——从货架到摆放、广告、灯光、音乐,看似随意,其实都经过了精心设计。
第一种:最想卖的东西放右边
中国人习惯使用右手,靠右行驶,所以‘右’的概念先入为主。超市的购物通道一般是足够宽、笔直平坦、少拐角的,这是为了尽可能延长消费者在超市的“滞留”时间,避免他们从捷径通往款台和出口。超市利用人们习惯用右手的习惯,将最想推销的、利润较高的商品,放在主购物通道或展柜的右侧,顾客经过时,会被一些本不需要的商品激起购买欲。同时,在上下楼梯时,在右侧放上一些促销的生活必需品或是食品,销量往往也很可观。
第二种:与视线平行的商品利润高
超市的商品摆放都有一个共同原则:你容易拿到手的永远是商家最想卖的。调查显示,销量最佳的物品摆放位置依次为与顾客视线平行处、齐腰处和齐膝处。其中,前者是超市货物摆放的最佳位置,可增加70%销量。所以,超市一般把利润较高或者快过期的产品放在1.5米到1.7米的高度间,方便大家看到后随手就能拿取。(以目标受众的身高来定位货物摆放位置,这个高度说明女性是主要消费者)
第三种:薄利多销品“守住”入口
走进超市,迎面可能就是一堆特价商品,但你要保持冷静,越是容易看到、拿到的商品,越是超市利润较高或急于出手的商品。一般来说,挨近入口的地方,放的多是薄利多销、购买频率高的商品,以吸引你进门,比如书本、拖鞋、毛巾等,而烟酒等贵重商品一般放在超市中间偏后区。所以,母婴店在门口放上一些特价的产品,用价格吸引顾客上门,而这些商品最好是必需品、畅销品。
第四种:新鲜商品摆最里面
经常在超市买酸奶的人,肯定都知道,放在外面的酸奶,更接近保质期,因为超市总是希望“把先进的货物先卖出去”。所以,摆放牛奶、酸奶时,喜欢把最新鲜的产品摆在最里面,每天逐渐更换;冰柜和冷柜食品,也都是把新鲜产品放在最下层。如果你想买出厂日期最近的,那就把最
里面的商品“掏”出来。这样做可以大大减少因产品过期产生的损失,母婴店的老板也可以尝试。
第五种:价格“拆东墙补西墙”
超市里有一整套复杂的价格策略,你可能会看到“天天低价”、“5公里范围内最低价”等大幅吸引眼球的标语,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超市使用心理学上的“晕轮效应”,将食品、日杂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定低一些,让你形成这家超市比较便宜的印象,并且不自觉地以为所有东西都便宜。而母婴店的一些通货的价格,顾客们都知道,但是在通货上面附加一些价值,比如赠送小礼品是最简单的,比如购满几件免一件,之类的,让顾客有占便宜的感觉。
第六种:结账是最后一道购物关
暴露在面前的商品越多,顾客就越经受不起这些考验。调查发现,被“困”在长长结账队伍中的人,购买货架上糖果、饮料的几率高25%。款台边的商品一般是日用品或经济实惠的小型零食,而排队付钱时往往是人最没有耐心的时候,让你很难扛过这最后一道购物关。这招在母婴店同样适用,所以很多老板回选择下面是货架的收银台,用来吸引孩子的视线,上面则放一下促销信息、会员福利等抓住妈妈们最后的消费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