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1·未来的母婴店还能靠奶粉纸尿裤盈利的吗?
- 2021-02-27·母婴消费新趋势:如何抓住Z世代的消费动机
- 2021-02-27·母婴人来看看这些品牌的春节营销凭什么出圈?
- 2021-02-26·懒人经济当道,母婴门店如何迎合这波潮流?
- 2021-02-25·店长管理的9个误区,要警惕!
- 2021-02-25·传统门店如何获得有效客流?
- 2021-02-24·母婴门店经营绝对不能忽视的十个黄金细节
什么是消费者心理学
消费者心理学是从研究人性的弱点入手,其最初始的出发点,就是西方宗教教义中的七种罪过,揭示了人类原始的本能欲望,七宗罪分别是是:傲慢、妒忌、暴怒、懒惰、贪婪、淫欲和贪食。
如果我们的活动设计时,能有意识的针对消费的心理特点,就能事半功倍。例如:
「傲慢」我强于他人,优越于他人--刷存在感,追求影响力--激发参与者的分别心,引导传播。
宝宝店或品牌厂家如果要做线下会员活动,场地最好选在当地最高端的场所,活动接待规格要与门店或品牌形象匹配,活动前大量预热,提高参与门槛,这样能让参与的消费着感觉高人一等,愿意在微信朋友圈炫耀。例如:奶粉品牌1897今年做的大型木偶剧巡演就在很多内地城市反响火爆。原因是这些地区很少有机会观看这种演出,看演出的家长就会在微信朋友圈发图文宣传这场活动。
「妒忌」别人有,我也要有--从众心理,不甘落后--使用明星效应,写好文案促使下单。
明星效应往往是奢侈品的杀手锏。前不久,笔者发现近来一个在国内比较火的欧洲奶粉品牌--喜宝,也用了这招。在其公众号上,大力宣传某女神级明星也在给孩子吃喜宝,有很多妈妈跟帖。
「暴怒」不管是否需要都要买--情绪化,冲动消费--限时,增加紧迫感的活动
淘宝天猫的11.11,就是采用了这个策略。通过各种宣传预热,让众多女性(当然也有男性)守在电脑前,当11月11日凌晨到来,人们才可以购买那些打折的商品。信息技术的准确控制能力,让每一年的这一天变成一个电商购物狂欢节。
「懒惰」能省一点事,甚至超出我预期我会很舒适--舒适偏好--提高增值服务。
宝宝店的送货服务就是典型,但这些还不是极致运用。最极致的是一个美国的袜子销售公司,他们只卖两种袜子,一种是黑色男袜,一种是白色男袜。顾客不是一双双买,而是一年年订,只要你订了一年的袜纸,公司就会定期寄给你新袜子。这家公司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发现很多男性经常穿破了洞的袜子,或不一样的袜子,因为他们经常记不得去买袜子,一旦发现袜子破了,要么是继续穿,要么是另找一支袜子混着穿。于是,他们利用顾客的懒惰,创建了这家公司,非常成功。
一些门店的推行的孕妈套餐、备产套餐、育儿套餐等也正是迎合了顾客的懒惰心理图省事的心理。另外,帮顾客纪录需要重复购买的奶粉、纸尿裤等商品的使用周期,并及时提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续购提示,也是迎合顾客心理的一种行为。
「贪婪」能够得到大于付出--占便宜心理--低价、促销等
不是所有顾客都喜欢便宜货,但是所有顾客都会喜欢占便宜。因此买赠、打折、限时抢购、免费服务等促销手段通常是商家的不二法宝。这里不再多讲。需要提醒各位的是,贪婪是无止境的,一旦顾客形成习惯,就会成为你不得不做,做了对你没有好处,但不做却导致会员大量流失的事情。记住,这是一把双刃剑,用不好,就会伤了自己。
「色欲」看起来好看我更愿意买单--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视觉效果。
美好的事物总会让人心情愉悦,而愉悦又是每个人心理最舒服的状态。因此,消费着更愿意为包装漂亮的商品买单。但地理位置、文化水平、年代、民族等都会影响人们对美的感受。因此我们在做产品描述、活动文案、品牌宣传时就应该迎合你的目标人群,用他们的视角、他们的语言去描述。例如,我们婴童行业现在的主要服务人群是80、90后,这些年轻人是看漫画、玩游戏长大的一代,我建议我们的品牌企业尝试用手绘漫画的形式描述产品,用讲故事的方式与顾客交流。在合生元时,我甚至想过用大型网络游戏的方式做顾客教育,还设计了一整套与终端互动的计划,可惜当时智能手机并不普及。现在,条件已经非常成熟,哪家企业如果能率先推出这样的大型游戏,一定能先入为主,牢牢占领年轻一代消费着的认知体系。
「贪食」产品够吸引人,我会控制不住想要吃--嘴馋是控制不住的洪荒之力--产品本身包装化
通过近期走访门店发现,BB店的小零食越来越丰富了。零食这类商品就是典型的利用贪食的心理的商品。宝宝在三岁左右,就已经有自主选择商品的欲望了,好吃又健康的小零食,定价都会比较高,在普通商场没有价格优势。但在BB店,就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且宝宝食量小,家长为宝宝选择零食时,会首先考虑健康安全,不太在意价格。因此,在BB店畅销的小零食,包装规格都比较小,但都比较精致,色彩鲜艳,多半有小孩子熟悉的卡通形象,能吸引宝宝的注意力。
除了活动上设置利益点来切入消费者需求外,重建用户满意度模型也很重要,用户的满意度将直接影响到参与活动的动力,以及下次活动的号召力和未来的复购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