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1·未来的母婴店还能靠奶粉纸尿裤盈利的吗?
- 2021-02-27·母婴消费新趋势:如何抓住Z世代的消费动机
- 2021-02-27·母婴人来看看这些品牌的春节营销凭什么出圈?
- 2021-02-26·懒人经济当道,母婴门店如何迎合这波潮流?
- 2021-02-25·店长管理的9个误区,要警惕!
- 2021-02-25·传统门店如何获得有效客流?
- 2021-02-24·母婴门店经营绝对不能忽视的十个黄金细节
母婴店|“黄金时代”已走远
主力品类毛利率持续走低
刘步在北京经营着8家母婴用品店,他在2008年开出自己的第一家母婴用品店。刘步称自己赶上了2008年至2013年母婴渠道的黄金五年。
“三聚氰胺事件后,为了迎合消费者追求安全感和品质感的需求,很多外资母婴品牌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满足了0-3周岁母婴家庭的需求,同时也给零售商留足了较高的利润空间,当时只要店里有进口品牌就能赚钱。”刘步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
据刘步介绍,当时主流的品牌奶粉毛利率一般在40%左右、纸尿裤毛利率在30%左右,而一些小众品牌的毛利率会高一些,但销量一般。此外,奶瓶、奶嘴、沐浴露等日用品的毛利率大概在30%左右,婴儿手推车利润率在40%—50%,玩具和童装的毛利率有70%。综合算下来,平均一家母婴店的毛利率有50%。
2013年前后,母婴店行业竞争加剧,再加上电商平台发起价格战。跟很多同行一样,刘步的母婴店日子开始紧张起来。
当电商的流量红利逐渐消失,母婴店格局又一次发生变化。一方面,电商大鳄纷纷在线下收购、兼并、拓展实体店;另一方面,处于第一阵营的母婴店连锁品牌也在紧锣密鼓布局新零售,如打造智慧门店、拓展全渠道等;此外,由于缺乏技术、资金、人才,中小型的个体母婴门店再一次面临危机,加速淘汰。
2016年开始,跨境电商的发展让主打进口品牌的母婴连锁店遍地开花,进一步挤压了传统母婴店的利润空间。在这个过程中,母婴店各品类的毛利率和销售额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
以爱亲母婴生活馆为例,它的销售数据显示:服纺产品毛利率逐年升高;儿童护肤品类产品的毛利率也稳步攀升;喂养用品、洗护用品及营养品的毛利率也较为可观,但母婴店的传统利润来源——奶粉、纸尿裤、玩具等销售占比较高的品类毛利率却在降低。
《第三只眼看零售》走访发现,爱亲母婴生活馆并非孤例,大部分母婴店面临主力品类毛利低,但高毛利品类卖不出量的尴尬境地。
举例来说,奶粉依然是母婴店的“主力军”。在以前,奶粉的毛利率在50%以上,而现在,“通货”奶粉(指市场知名度高,不控货的奶粉品牌)价格几乎都是透明的,没有利润空间可言。反倒是一些自主品牌奶粉,由于知名度相对较低、售卖渠道较单一,它的利润空间相对较高。而高端自主奶粉(特指单罐价格在358元及以上的自主品牌奶粉)才是主要盈利的来源。
母婴店销售一线品牌的奶粉基本没有利润可言,它们充当引流品类的作用。整体算下来,母婴店的快消品类(奶粉、纸尿裤)毛利率10%—15%。
玩具是母婴店利润较高的一个品类,该品类毛利率为40%—60%。但据多个母婴店主反馈,玩具销售占比在母婴店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再以儿童车、婴儿床为例,按照官方指导价计算,这一品类有30%左右的毛利率。但由于淘宝等电商平台的存在,很多代理商以出厂价加极低的利润率在网上销售,所以母婴店很难按照官方指导价销售,扣除各种费用后仅有有5%左右的利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