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地区学生饮用奶计划的发展历程
内蒙古地区区学生饮用奶计划的发展历程:(一)自治区学生奶办成立;(二)我区学生学生饮用奶定点企业的产生;(三)“学生奶奶源升级计划”实施情况;(四)我区学生奶生产和配送情况
内蒙古地区学生饮用奶计划的发展历程
(一)自治区学生奶办成立
2001年6月国家第一次学生饮用奶计划工作会议之后,2002年1月份,内蒙古自治区根据国家农业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教育部、财政部、卫生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轻工业局《关于国家实施“学生饮用奶计划”的通知》(农垦发{2000}3号)文件精神,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通知(内政办字{2002}18号),由自治区畜牧业厅、教育厅、卫生厅、财政厅、发改委、技术监督局成立“内蒙古实施自治区学生饮用计划工作领导小组”,主任由当时分管畜牧业工作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郝益东担任,副组长由教育厅和畜牧业厅厅长担任,下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内蒙古奶业协会。自治区学生奶办协助呼和浩特市以相应的模式也成立了“呼和浩特市实施学生饮用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开始了学生饮用奶的推广工作。
(二)我区学生学生饮用奶定点企业的产生
自治区学生奶办公室成立后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学生饮用奶计划”实施方案》和《内蒙古自治区学生饮用奶定点生产企业申报认定暂行办法》发放到全区各地和相关企业。同时着手筹办我区学生奶定点企业的选定、推荐工作。2002年3月开始自治区学生奶办克服种种困难和压力,协调和沟通自治区相关部门,按照国家学生奶办的统一部署,按时向国家申报了我区伊利集团、蒙牛集团和奈伦乳业公司为定点生产企业。经国家学生奶办组织的审核、验收,我区伊利集团、蒙牛集团和奈伦乳业公司被认定为全国第一批24家学生饮用奶定点生产企业之列。2005年,根据国家学生办的授权,自治区学生办对我区通辽市科尔沁乳业公司审核验收,认定为自治区级学生饮用奶定点生产企业。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只有伊利集团、蒙牛集团正式生产学饮用奶。
(三)“学生奶奶源升级计划”实施情况
为了把最好的牛奶供给中小学生,我国还制定了一系列确保安全的措施。包括对定点企业的资格、专攻奶源升级、学生奶的包装材料、产品规格、花色品种、配送程序、冷链建设等都有明确的规定。尤其是奶源,国家对学生奶奶源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甚至可以说是苛刻的。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奶奶源的质量,2003年7月9日,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部际协调小组办公室启动了“学生奶奶源升级计划——白雪计划”,旨在通过国际交流和培训等方式,为学生饮用奶定点生产企业培养原奶质量管理人才,同时建立一批样板牧场,摸索和建立一套具有示范意义的现代化牧场模式。
2003年8月国家学生奶办下发《关于实施“学生奶奶源升级计划”通知》,同年9月份在全国启动。自治区学生奶办及时出台《内蒙古自治区实施“学生奶奶源升级计划”方案》。同时组建了内蒙古农业大学、畜牧科学院等教学等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组成的自治区学生奶奶源基地建设专家指导组和评审组,对区内各学生奶奶源基地进行技术指导、监督检查、审查验收等工作。2004年至2009年向国家学生奶办选定、推荐伊利七牧、蒙牛澳亚等20家优质奶源生产基地,均通过通过了国家标准的验收。
(四)我区学生奶生产和配送情况
我区伊利、蒙牛两大学生奶定点生产企业,利用先进生产设备,严格的质量检验,完善的配送体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做到了学生奶安全、营养、方便、廉价。
伊利、蒙牛两个集团从2002年的日供应量10万量发展到2009年日供应量180多万份,其中蒙牛110万份,伊利75万份。产品品种有纯奶、原味、巧克力、草莓、桃桃、麦香、乳酸、茹茹、美美、核桃、圆圆等各种品味的学生奶。
蒙牛、伊利生产的学生饮用奶辐射全国各地包括内蒙古在内的广东、山东、河南、福建、海南、北京、新疆、江苏、吉林、重庆、湖北、河南、海南等13个省、市、区的88个城市和地区的3879所学校。其中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赤峰市12个旗、县、区已经有133所小学的学生每天定点饮用10.28万份各种花色和口味的学生奶。呼和浩特市68所,占全市小学的78%;包头市33所,占全市小学的43%;巴彦淖尔市21所,占全市小学的71%饮;鄂尔多斯11所,占全市小学的58%。